
目 录
1.孙正聿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
2.高清海学术基金启动暨高清海哲学思想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召开。
3.邴正主讲“学术心得大家谈”系列活动第二期。
4.贺来项目“唯物辩证法的重大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5.孙正聿被评选为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普及专家。
6.孙正聿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入选“光明榜”2016年特别推荐图书。
7.孙正聿著《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重大出版成果。
8.孙正聿著《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再版。
9.高清海、孙正聿论文入选《中国社会科学》论文选。
10.张盾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发表系列美学论文。11.孙正聿教授论文被《新华文摘》2017年第4期全文转载。
12.刘福森教授在《哲学研究》2017年第1期发表论文。
13.《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和《半月谈》发表孙正聿文章及访谈。
14.邴正参加一系列学术会议。
15.贺来参加第十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
16.王庆丰从美国访学归来并参加一系列学术活动。
17.中心成员上榜“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
1.孙正聿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
2017年3月3日至13日,中心主任孙正聿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并向大会提交《关于切实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提案》。会议期间,孙正聿先后接受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和吉林电视台采访。
3月4日,孙正聿参加吉林电视台“两会会客厅”栏目,畅谈“有理讲理”,建议通过一些栏目、书籍和讲座,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变成广大人民群众的学养,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3月9日,《光明日报》05版发表文章《为伟大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孙正聿等三位全国政协委员就“面对新的历史需求,知识分子应当如何‘立德、立功、立言’”、“国家和社会应给予知识分子怎样的环境与空间”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3月10日孙正聿接受“光明网”(光明日报微信)“会问会答”栏目采访,探讨“习惯是最大的惰力”。3月11日,《光明日报》07版发表文章《让世界知道“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孙正聿等三位委员、代表围绕如何让世界知道“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进行深入探讨。3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放孙正聿访谈。3月17日,吉林大学召开传达全国“两会”精神报告会,中心主任孙正聿向全校传达“两会精神”。
2.高清海学术基金启动暨高清海哲学思想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召开。
2017年1月4日,为纪念我国著名哲学家高清海先生,传承高清海哲学思想,弘扬高清海哲学创新精神,推进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值高清海先生诞辰八十六周年之际,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联合哲学社会学院共同举办高清海学术基金启动暨高清海哲学思想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来自国内辽宁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社会各界的4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由中心副主任贺来主持。会上孙正聿、孙利天、邴正等还分别围绕高清海先生的为人治学之道、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面向未来的理论价值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高清海学术基金的启动和高清海哲学思想研究中心的成立对于弘扬先辈学术思想,发现哲学创新人才,推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3.邴正主讲“学术心得大家谈”系列活动第二期。
1月8日,“学术心得大家谈”第二期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心研究员邴正主讲。
邴正教授以“从人的实践性到文化与社会发展”为题,为校内外师生讲述自己的学问人生和学术心得。他从自身的学术生涯、学术研究、学术心得三个方面分享了他在学术道路上的心路历程。关于学术心得,邴正教授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博”与“专”统一。本次活动由田毅鹏教授主持。在学术心得分享中,邴正教授引经据典、博古通今,纵横千年、驰骋中外。他热情洋溢、激情澎湃的风格,正是他“学术源于生活、知识回报社会”治学精神的体现。针对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困惑,邴正教授一一解答,并为青年学者的工作、生活和治学给出自己的建议。与会教师和学生都感受到了邴正教授的学术魅力和文化个性。
4.贺来项目“唯物辩证法的重大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办公室网站发布了《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公示》,中心副主任贺来所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唯物辩证法的重大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获批立项,项目编号16ZDA242,项目经费为80万元。
5.孙正聿被评选为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普及专家。
在全国第十八次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经各省市区社科联推荐,大会组委会决定,以“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组委会”的名义,对中心主任孙正聿授予“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荣誉称号。
6.孙正聿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入选“光明榜”2016年特别推荐图书。
2017年1月8日,《光明日报》刊发2016年度“光明榜”图书,中心主任孙正聿的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被评选为十种“特别推荐”图书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本内容,以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为总体线索,以“激发思想活力,启迪哲理智慧、滋养浩然之气”为主要目的,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智慧。该书受到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由现代出版社于2016年7月出版。
7.孙正聿著作《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重大出版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近期公布该社2016年度重大出版成果,中心主任孙正聿的著作《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重大出版成果。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6年3月出版。
8.孙正聿著作《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再版。
中心主任孙正聿的著作《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收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于2017年1月出版。该套丛书共收入十八种当代中国学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论著。本书从剖析理论思维的前提出发,分别考察了辩证法对形式逻辑、常识、科学和哲学的前提批判,并以辩证法的批判本质的历史发展为主线,论述了本体论追究的辩证法、认识论反省的辩证法、逻辑学反思的辩证法、实践论批判的辩证法以及文化批判的辩证法,从而系统地提出了一种探索辩证法理论的新思路。
9.高清海、孙正聿论文入选《中国社会科学》论文选。
为纪念《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创刊35周年,该杂志于近期出版《中国社会科学》论文选,精选了该刊各时期的代表性著作。该论文选收录了高清海教授的《主体呼唤的历史根据和时代内涵》和中心主任孙正聿的《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面向新千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0.张盾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发表系列美学论文。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超越审美现代性——马克思政治美学研究”的结项成果,中心主任助理张盾最近在北京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了一系列美学论文,就美学如何实现转向与创新以及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系统思考。包括:在《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发表的《马克思与政治美学》一文;在《哲学研究》2016年第12期发表的《文艺美学与审美资本主义》一文;在《哲学研究》2017年第2期发表的《政治美学与马克思的人学重构》一文;在《哲学动态》2017年第3期发表的《创作美学的观念》一文;以及在《中国哲学年鉴》(2016)发表的长篇专文《对文艺美学的批判》。
11.孙正聿教授论文被《新华文摘》2017年第4期全文转载。
中心主任孙正聿发表于《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的论文《哲学的特性及其当代形态》被《新华文摘》2017年第4期全文转载。他提出构建哲学的当代形态,需要深入地探讨哲学理论的特性与形态之间的关系。从哲学理论的时代性与超时代性、哲学范畴的民族性与超民族性、哲学故事的个体性与超个体性、哲学思想的学科性与超学科性、哲学功能的学术性与超学术性去探讨哲学的理论特性与其当代形态的关系,为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新的哲学理念,是构建中国哲学当代形态的重要前提。
12.刘福森教授在《哲学研究》2017年第1期发表论文。
中心研究员刘福森在《哲学研究》2017年第1期发表《西方的“生态伦理观”与“形而上学困境”》一文。文中指出当代西方的生态伦理学在反对西方传统的人本主义形而上学时,陷入了自然主义形而上学,因而不能摆脱形而上学困境。本文提出“环境价值”概念,把环境价值作为生态伦理学的伦理根据,从而超越了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两极对立,超越了在生态伦理学研究中存在的“形而上学困境”,这种生态伦理学实质上就是环境伦理学。
13.《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和《半月谈》发表孙正聿文章及访谈。
2017年1月9日《光明日报》刊登中心主任孙正聿的文章:《注重理论研究的系统性、专业性》。该文就如何认识和切实提升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进行了深入探讨。
3月16日,半月谈网《大国策:给政治局讲课的学者系列专访之五》以“从辩证唯物主义中汲取实践智慧和精神力量”为题报道了中心主任孙正聿的专访,孙正聿教授就如何学习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提出“没有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基础,很难真正地理解社会和人生。”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应以问题为出发点,以理论为聚焦点,以群众为落脚点,以“四个自信”为立足点,让大家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用理论去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月20日,《人民日报》刊登中心主任孙正聿的文章:《实践唯物主义的时代价值和创新意义》。该文集中地阐发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理念及其拓展的哲学道路。
14. 邴正参加一系列学术会议。
2017年1月10日,吉林省高教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校长论坛在长春召开。中心研究员邴正参加此次论坛并作“教育的使命”主旨报告;
1月14日至18日,政协吉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在长春召开,邴正出席了此次会议,并作“打造文化平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会发言;
2月6日,邴正出席吉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决策咨询会议;
3月18日,邴正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出席“东亚社会学会”筹备会议;
3月25日,邴正于北京出席国观智库边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7边疆研究论坛。
15.贺来参加第十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
2017年1月7日至8日,中心副主任贺来参加了在南开大学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并做题为“在异质性社会中寻求共同生活之道”的大会发言。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央编译局、《求是》杂志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4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的140余名专家学者及媒体人士与会,研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现代性”这一主题。
16.王庆丰从美国访学归来并参加一系列学术活动。
2017年2月,中心研究员王庆丰从美国罗格斯大学访学归来。在为期一年的访学期间王庆丰教授与罗格斯大学的导师,哲学系主任Larry Temkin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学习,扩展了自己的学术视角,并与该学校的哲学系建立了良好的学术联系,提升了中心的国际影响力。
3月16日,中心研究员王庆丰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鼎新楼参加由社科处主办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论坛”。论坛主题为“谁是福柯?”论坛引起了青年学者间的热烈讨论,加强了各学科之前的沟通交流,为青年学者搭建了跨学科、跨单位的科研交流平台,也提供了探索学术研究新领域、新问题、新方法。
3月24日,中心研究员王庆丰为南开大学哲学院做题为“《资本论》与马克思的‘新哲学’”的讲座。王庆丰从四个部分阐释“《资本论》与马克思的‘新哲学’”这一问题。分别是:《资本论》为什么是马克思的“新哲学”;《资本论》在何种意义上是“新哲学”;《资本论》的时代性与人类性以及如何走向哲学的未来四个方面。
17.中心成员上榜“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
3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联合研制的《2016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研究报告》和《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6年版)》两项成果发布。根据作者转载数据和同行专家评议的结果,中心成员贺来、姚大志、王庆丰、白刚入选哲学学科“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王庆丰入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