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孙利天教授“把脉”国人精神世界
作者:2015-06-21时间:2015-06-21来自:反思与奠基
城市晚报讯 我们穿着清一色的牛仔裤、T恤衫,我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好莱坞大片……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强壮,视野越来越开阔,可精神世界反而变得越来越脆弱,空虚、失落、彷徨。
“正是少了文化根基,我们才会经常陷入精神的迷茫状态。”昨日,在长白山讲坛精神家园系列讲座第四讲“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主题讲座中,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孙利天教授,用中国传统文化这服良药,为国人的精神世界把脉问诊。整场讲座,孙利天教授围绕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精神标识、传统文化的人生智慧等三个方面做了一场内容生动、思想深刻的报告。
精神文化缺失致年轻人空虚迷茫
省宾馆一楼大剧场内,座无虚席,精彩之处,不时传来雷鸣般的掌声。孙利天教授指出,随着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发展,年轻人逐渐淡忘了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而正是这种精神文化的缺失,让大家尤其是年轻人在精神的追求上变得越来越迷茫,甚至开始空虚、迷惘。
那么,什么是我们的文化根基?什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什么是我们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
“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进程中创造出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就是中国的文化根基。”孙利天教授指出,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增厚我们的精神根基,培育我们的精神家园,这是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更是增强我们的国际话语权的根本方法。”
孙利天教授指出,“中国”不仅仅应该是指一个地域,一个主权国家,某种概念上,更应该是一个文化的中国,“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重要的优势,经过几千年漫长的岁月,它已经逐渐积蕴到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我们需要继续把它发扬光大,继续去学习、传承,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反响: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这真是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听完讲座,吉林储备物资管理局王健华感慨地说。王健华表示,讲座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当我们无从选择时,我们应该用传统文化这杆大秤,做出正确的衡量。”
李春梅是长春市桂林街道西康路东社区的一名文化干事,孙利天教授的讲座让她豁然开朗,她表示,接下来,她会在社区组织类似的讲座,将传统文化和精神家园构建方面的知识,扎扎实实地开展到社区的教育工作中来,让更多的人受益。
(记者 李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