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心主办“马克思与我们时代的哲学”学术研讨会
作者:2015-06-21时间:2015-06-21来自:反思与奠基
2013年6月29日——30日,“马克思与我们时代的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松原巿举行。会议由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办。来自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40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围绕“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类社会发展”、 “马克思哲学与哲学的未来”以及马克思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诸多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提出,哲学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解决我们时代的问题必须回到马克思,看马克思如何理解和把握我们这个时代。他指出,现代哲学不仅仅要揭露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更要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对我们时代的哲学来讲,最重要的哲学范畴是“标准与选择”。我们时代的哲学在消解“非神圣形象”过程中,让我们体会到了没有标准的选择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存在主义的焦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重新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对我们所处时代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黑龙江大学张奎良教授强调理论自信对哲学发展至关重要。他指出,理论自信源自于道路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要摆脱曾经的不自信和对西方的盲目追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定要有充分的理论自信,相信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觉到了“人的发展的本质”,是对人类自由解放的寻求。
吉林日报社社长邴正教授从我们时代的主导精神出发,详细分析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现实中所体现的功利主义、精英主义和虚无主义。他指出,功利主义使现代中国人越来越世俗化、精英主义导致精英和平民发生断裂,虚无主义表现在否定传统、否定文明。他认为当中国必须克服功利主义、精英主义和虚无主义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重新确立理想主义,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吉林大学孙利天教授提出希望哲学的学习能处在一种自在从容不受干扰的状态。由于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导致哲学受到的外在压制太多,哲学无法轻快从容的发展。而哲学的本质是面向思的事情,面向哲学自身,面向时代本身要求我们进行“笨想”,哲学需要沉淀。要有符合哲学自身的从容的韧性,有自己独特的提问方式和思考方式,这样才能提升哲学的空间,提高想象力,进行自由的思索。
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教授提出,马克思在塑造我们时代的哲学方面应与西方哲学展开积极对话。黑龙江大学副校长丁立群教授从实践哲学的视角对马克思与我们时代的哲学进行了详尽的探讨。东北师范大学胡海波教授提出在被动性、限制性减少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努力从事对哲学的研究并对当代中国哲学有着更高的期许。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我们必须强化哲学对我们时代的理解和把握,对现时代的认识和洞察是今后哲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的真理和良心,是我们时代的哲学的合理形态。本次研讨会讨论热烈、各抒己见,对于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深化对我们时代的理解和把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