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资本论》的互释中推进研究
作者:2015-06-21时间:2015-06-21来自:反思与奠基
原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资本论》的互释中推进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资深教授 孙正聿
【核心提示】在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重新理解和阐释《资本论》有其独特的重大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重新理解和阐释《资本论》有其独特的重大意义。
2012年我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对于这个项目,现在的总体思路是,一方面通过研究《资本论》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另一方面通过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资本论》的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资本论》的互释中推进两个方面的研究。这一项目的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一种基于《资本论》的阐释,也对于《资本论》自身的核心思想作出了一个概括。这是我在“两会”后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几年,我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近期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逻辑学〉与〈资本论〉双重语境中的〈哲学笔记〉》、在《哲学研究》发表《恩格斯的“理论思维”的辩证法》。基于这些工作,我将继续开展“马克思的批判本质的辩证法”和“毛泽东的实践智慧的辩证法”的研究,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辩证法”,推进我国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方面的研究。
哲学是对于思想的前提批判,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对构成思想的基本信念的前提批判,即对于“思存同一性”的批判;第二,对构成思想的基本方式的前提批判,探讨人类把握世界——宗教的、艺术的、科学的方式,在这样一种探讨当中说明哲学是怎样对思想进行前提批判的;第三,对构成思想的基本逻辑的前提批判,就是说构成思想总要使用形式逻辑、辩证逻辑,那么,这种逻辑是怎样来决定我们的思想的;第四,对构成思想的基本关系的前提批判及对于我们比较关注的真理、正义、发展等基本观念的批判。这四个方面构成了我所说的前提批判的哲学理论,“两会”结束后,这也将是我的另一项重点研究工作。
(本报记者 郝欣 曾江/采访整理)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3月18日第428期 作者:郝欣 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