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新闻 > 中心动态 > 正文
《吉林大学报》采访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
作者:2015-06-21时间:2015-06-21来自:反思与奠基

教师节来临之际,《吉林大学报》采访了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全文如下:

通论启人生 哲学网络传
———《哲学通论》主讲教师孙正聿
作者:特约研究生记者 李欣泽

 

  2011-2012 年度,我校涌现出了许多先进教师典型。包括入选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教师,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改革和推 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优秀教师以及教书育人的楷模,优秀的实践教学团队等等。
在第28 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本版自本期起,开辟专栏 “最美红烛”分别予以刊登他们的典型事迹,本期推出的是被选入2011-2012 年度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孙正聿、高青、颜德如、崔满华和包国章 5 位教授和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改革的韩喜平教授。 ———编者

       由哲学社会学院孙正聿教授 始创于1994 年、并于次年走进吉 大课堂的《哲学通论》,在近20 年 的时间里已经启蒙了无数吉大学 子的哲学思辨之路,随着网络媒体 技术的应用,这门课程的视频通过 网络公开后得到了广大网民的认 同与支持。继2003 年《哲学通论》 当之无愧地成为 “国家精品课程” 后,视频版被选入2011-2012 年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是对孙正 聿教授20 载耕耘的肯定,也是第 28 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的礼物。


  孙正聿教授在制作视频课程时 依旧秉承自己的授课理念,他将这 种理念简单可概括为 “有理”“讲 理”。“有理”就是把道理搞清楚,“讲 理”就是把道理讲明白。教学内容则 以坚实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高 校课堂教学实践以及已成为全国高 校哲学专业普遍使用的专业教材和 非哲学专业的人文素质课程教材的 《哲学通论》一书内容,视频课程内 容共计五讲,每讲一课时。结合网络 视频的自身性质特征,有针对性地 就受众群体的特征进行调整,将原 针对哲学专业本科生和非哲学专业 本科生两部分转变为哲学专业学 生、非哲学专业学生、各类哲学爱好 者三部分。对于哲学专业学生主要 是引导进入哲学,对于非哲学专业 学生,主要是培养这些修养,对于哲 学爱好者,主要引发其从基础理论上 理解哲学。从启发性的“哲学的自我 理解”“哲学的思维方式”到阐释性 “哲学的主要问题”再到介绍性的“哲 学的历史演进”与“哲学的当代课题” 每一节都有权威性学术论文做基础, 每一节内又分三至四个部分,由浅至 深,层层递进,逻辑严谨。以哲学的历 史性为纵向线索,以马克思主义哲学 为根本属性,使课程从性质上与国外 同类课程产生质的区别,形成自我特 色的同时又毫无说教色彩。


  无论是在现实的讲台上,还是 面对摄像机镜头,孙正聿教授都十 分注重“讲理”的艺术,他认为授课 与演艺一样需要技巧和手法:从宏 观线条的勾勒,微观细节的阐述, 逻辑分析的独白,讲解视角的转 换,典型事例的穿插,思想感情的 交流,疑难问题的提示,人格力量 的感染,理论境界的升华,恰到好 处的板书……在视频课程中,孙正 聿教授的“讲理”艺术无一不发挥 至炉火纯青的程度。在他成竹在胸 的内容讲授过程和挥洒自如板书 间,视频公开课受众可以切身体会 到孙正聿教授“激发学生的理论兴 趣,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撞击学 生的理论思维,提升学生的理论境 界”的哲学教学基本理念,潜移默 化中引导学生认同学术、学科和学 问,形成做学问的自觉意识。


  随着网络媒体对现实生活的 渗透逐渐深入,作为国家精品视频 课程《哲学通论》的传播空间不可 限量,更多的人将在孙正聿教授的 指导下走近哲学、走进哲学。

    •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