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在线吉林讯(记者陈曦) 8月3—4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和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课题”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大学召开,来自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南开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院校的学者与会。据记者了解,会议旨在在全球化的时代境遇中反思和深化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会学者围绕“思想史境遇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作为学说、学术和学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明的新形态”四个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课题展开了深刻的研讨。
从六方面思考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课题
任何一种真正的哲学,都必须回答时代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课题,是沿着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所承担的时代性课题。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认为,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课题,应当思考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课题,首要的仍是重读经典,这是构成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起点。第二,赋予哲学的概念、范畴以新的时代内涵是发展哲学的“阶梯”和“支撑点”。第三,当代人类的自我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意味着我们必须以新的哲学理念去思考全部哲学问题。第四,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有开阔的和开放的理论视野,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第五,我们应从重大现实问题中形成新的思想,以新的思想引领现实。第六,要创建学派与新的根基。
马克思主义哲学须研究当代中国社会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展,中国社会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当代世界的研究,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时代性课题。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吴晓明教授指出,对当代社会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必须提高到现实的高度,能够切中社会现实。对于中国的整个发展过程来讲,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总体有四个方面:一、中国自近代以来的整个历史性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现代化诉求;二、现代化诉求发展过程中所确定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定向;三、中国发展的整个独特道路;四、最近三十年来的快速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它的原则高度,这个原则高度叫做社会现实。要在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来理解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实践根基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面向现实人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根本问题的哲学。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韩庆祥教授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实践根基的哲学。运用结构分析框架,可以发现中国的当代课题,第一个是权力结构及其权力运作方式问题;运用过程分析框架,可以发现中国第二个当代课题即是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力量转移问题。这两大课题,是符合时代发展水平的两大课题,也是历史发展过程中要逐步展开的问题。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张奎良教授表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中来理解哲学这些年的进步和演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的最重大的课题是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是人的问题、发展的问题、社会和谐的问题。南开大学哲学院王南湜教授则指出国内的卢卡奇研究不够深入,对卢卡奇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他的黑格尔阐释典范进行深入研究和准确评价,对于推进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