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新闻 > 中心动态 > 正文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2012年第1期工作简报
作者:2015-06-21时间:2015-06-21来自:反思与奠基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工作简报      2012年第1

201218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1中心主办“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

2孙正聿、孙利天、贺来被分别授予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吉林省高级专家”荣誉称号。

3高清海、舒炜光、孙正聿、孙利天、贺来入选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

4哲学通论》课程入选中国首批20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5、张盾获“第一届萧前哲学基金优秀论文奖”。

6、孙正聿参加首届哲学:中国与世界论坛

7孙正聿、孙利天、王天成参加“中、西、马哲学对话会”。

8孙正聿、贺来、张盾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系)成立55周年庆典。

9张盾、王庆丰赴杭州参加学术会议。

10孙正聿、孙利天、贺来出席“中国马克思哲学高峰论坛”。

11、姚大志在北京和海口作学术访问。

12、孙正聿在南开大学等高校作学术访问。

13韩志伟在中山大学参加“首届汉语学界实践哲学论坛”。

14、德国维滕/黑尔德克大学资深研究员Jörn Rüsen访问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15、漆思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16王庆丰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17中心成员多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

18贺来、姚大志出版新著。

19孙正聿获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

20孙正聿被聘为青年文化书院名誉顾问。

21孙正聿出席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

22李大强、姚大志主讲“博士生导师学术系列讲座”。

23、中心主办吉林大学跨学科青年学者论坛。

1、我中心主办“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

  2011年10月9—10日,由《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青年哲学论坛、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在吉林大学隆重召开。开幕式由哲学社会学院院长贺来教授主持。吉林大学党委书记陈德文教授、《哲学研究》主编李景源教授、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大会主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与创新,下设有四个分论题:1哲学观念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2哲学·哲学观·哲人(责任与担当)”3时代、问题与哲学的理论自觉4哲学观念变革与当代中国哲学道路。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20多家刊物的专家学者共1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提交论文70多篇。与会学者围绕各个论题展开了热烈而又深入的讨论。

2、孙正聿、孙利天、贺来被分别授予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吉林省高级专家”荣誉称号。

  12月23,吉林省第三批高级专家命名表彰大会在吉林省宾馆隆重召开,会议对199名第三批省高级专家和56名省资深高级专家进行了命名表彰。吉林大学共有80人分别获得和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和第三批吉林省高级专家荣誉称号,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中共有14人获分获殊荣。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副主任孙利天教授被授予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荣誉称号,副主任贺来教授被授予第三批吉林省高级专家荣誉称号。
   
吉林省高级专家是省委、省政府授予在吉林省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的最高荣誉称号,动态管理,每三年评选一次。此前,共评选省管优秀专家2批、省高级专家2批。在本批次省高级专家评选中,对曾获得吉林省高级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称号3次以上的,授予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荣誉称号。

3、高清海、舒炜光、孙正聿、孙利天、贺来入选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

20111220,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最新发布《2011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报告公布了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共有1278名学者入选。吉林大学哲学学科的高清海、舒炜光、孙正聿、孙利天、贺来入选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

4、《哲学通论》课程入选中国首批20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119,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主讲的《哲学通论》课程入选中国首批20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首批公开课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组成,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网友声称,“《哲学通论》视频公开课”把博大精深的哲学智慧浓缩在五堂三十分钟的讲座中,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领人们进行哲学的思考。

5、张盾获“第一届萧前哲学基金优秀论文奖”。

111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举办“第一届萧前哲学基金奖”颁奖仪式,我中心张盾教授的论文《马克思的政治理论及其路径》获“第一届萧前哲学基金优秀论文奖”。

6孙正聿参加首届哲学:中国与世界论坛

122-4日,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作为哲学高等研究院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出席了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高等哲学研究院和浙江大学认知与语言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哲学:中国与世界论坛,并作大会致辞和哲学自觉:我们关切的一个重大问题的大会主题发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哲学学科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是我国哲学界的一次高层论坛。

7孙正聿、孙利天、王天成参加“中、西、马哲学对话会”。

115,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中心副主任孙利天教授、中心研究员王天成教授出席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西、马哲学对话会”。

8、孙正聿、贺来、张盾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系)成立55周年庆典。

1111,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中心副主任、哲学社会学院院长贺来教授、中心主任助理张盾教授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成立55周年庆典。孙正聿教授作大会致辞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是中国当代名副其实的哲学重镇,55年来,人大哲学院不仅为繁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贡献了一批又一批的重大研究成果,而且也为繁荣中国的哲学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他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仅需要创造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伟大的文学和艺术,而且要创造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他希望人大哲学院师生和全国哲学同仁能够具有高举远慕的心态、缜思明辨的理性、体会真切的情感、执着专注的意志和洒脱通达的境界,一起创造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在世界的哲学之林中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为人类铸起一条通向远方的思想道路。张盾教授参加了分会场“面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并作了大会发言。

9、张盾、王庆丰赴杭州参加学术会议。

1022-23日,我中心张盾教授、王庆丰副教授赴杭州参加了“第三届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张盾在会上做了财产权批判与《资本论》的主题的发言。

1028-30日,王庆丰副教授参加在浙江传媒学院召开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并做了题为哲学视域中的生命教育的大会发言。

10、孙正聿、孙利天、贺来出席“中国马克思哲学高峰论坛”。

1119,孙正聿教授、孙利天教授出席了在徐州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马克思哲学高峰论坛”。

11、姚大志在北京和海口作学术访问。

1121,我中心姚大志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做了题目为罗尔斯与反思平衡方法的讲座。

128-9日,中心研究员姚大志教授参加了在海口举行的中国哲学论坛(2011年)的会议。

12孙正聿在南开大学等高校作学术访问。

1110,孙正聿教授做客南开名人讲座,讲授文科研究的学术自觉。讲座由哲学院负责人主持,哲学院陈晏清教授和众多师生到场听讲。另外,119,孙正聿还在北京邮电大学作了题为“哲学与人生”的学术讲座。

1210,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应邀参加了由南开大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联合协办的“当代中国社会管理问题学术研讨会”暨南开大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成立大会。

13、韩志伟在中山大学参加“首届汉语学界实践哲学论坛”。

1210,我中心韩志伟副教授在广州市中山大学南校区参加了由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举办以“实践哲学的使命”为主题的“首届汉语学界实践哲学论坛”,主持并点评了第四场南开大学谢永康教授的发言“什么是批判?——从康德到阿多诺的哲学实践”。

 

14德国维滕/黑尔德克大学资深研究员Jörn Rüsen访问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1189日,我中心与吉林大学社科处、哲学社会学院邀请德国维滕/黑尔德克大学资深研究员、台湾大学客座教授、德国艾森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首席研究员Jörn  Rüsen,作了题为“普遍历史观念中的人道主义”的讲座,并于中心会议室与青年教师进行座谈。

15、漆思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我中心员漆思教授发表于《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的论文《现代性的主体主义理念批判》被《新华文摘》2011年第20期全文转载。文章指出,现代性对人性的主体主义规定,体现为理性主义、人本主义、个人主义三位一体的主体主义理念体系,却包含着解放与异化、启蒙与禁锢、自由与压制的内在矛盾。现代性的理性至上、人性至善、个性至尊的片面人性界定,实质上是对人性的抽象主体主义把握,这从根本上僭越了人与世界、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挖掘现代性困境的理念根源,在批判现代性的主体主义理念中重建人的新主体性基础,有助于开启现代文明的和谐发展道路。

16、王庆丰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我中心王庆丰副教授发表在《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的论文《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问题》,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11期全文转载。文章指出,历史唯物主义优越于其他西方思想的地方就在于其揭示了经济发展及其背后的逻辑架构:资本增殖的逻辑。资本的逻辑所支配的经济发展必然导致三个悖论:环境悖论、两级悖论与存在悖论,而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所无法解决的。中国道路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解决这三个悖论性问题,即社会主义如何驾驭资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以国家政权支配资本逻辑,通过行政权力和国有资本去调控和引导资本,才能最终避免经济发展的三个悖论,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

17中心成员多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

贺来教授发表于《哲学研究》2011年第7期的论文《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何以可能?》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

    王庆丰副教授发表于《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的论文《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问题》,被《高等学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

孙正聿教授发表在《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的论文《哲学的形而上学历险》,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6期转载。

张盾教授发表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5期的论文《从当代财富问题看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

18贺来、姚大志出版新著。

贺来教授的专著《辩证法与实践理性——辩证法的后形而上学视野》2011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结项成果。全书包括七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内容。第一部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纠缠与拯救,指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内在纠缠及因此所导致的辩证法的自我否定,因而必须超越形而上学视野,从后形而上学视野中重新理解辩证法的当代形态的观点。第二部分,“‘幻象逻辑的克服与作为实践理性的辩证法,进一步指出,克服传统辩证法理论的深层困境的重要前提是超越理论哲学的思维范式,在实践哲学的思维范式里,把辩证法理解为内在于生活实践的实践理性。第三部分,从人的存在与辩证法的内在关联的角度,揭示辩证法作为实践理性的内涵。第四部分,如果说第三部分从人的存在的角度显现辩证法作为实践理性的内涵,那么,本部分则从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凸显辩证法的实践理性内涵。通过处理社会生活中个人有限性视角与人们共在关系的无限视角之间的矛盾关系,辩证法成为内在于社会生活的实践理性。第五、六部分从自由发展这两个辩证法的重大范畴出发,探讨辩证法作为实践理性的内涵。第七部分,对辩证法的根本性质,即批判性所具有的实践理性内涵进行专门探讨,论证辩证法的批判性既是辩证法作为实践理性的重要表征,同时又是辩证法作为实践理性的题中固有之义。

姚大志教授的著作《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月出版。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西方当代政治哲学。该书以派别和人物为主线,主要介绍了罗尔斯及其以后的政治哲学,同时也简单回溯了罗尔斯之前的现代政治哲学,如霍布斯、洛克等。本书的主体部分介绍了从罗尔斯到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的政治哲学,每一派则选取了主要代表人物,难易适度,详略得当,是国内不可多得的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教科书。

19、孙正聿获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

1025,孙正聿教授申请的“当代中国哲学史(1949——2009)”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资助总额25万元。

20、孙正聿出席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

1116,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出席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该次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作出批示,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并讲话,由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持。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中央部委直属高校、部分地方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共计240余人出席会议。

21、孙正聿被聘为青年文化书院名誉顾问。

1213,吉林大学举行了青年文化书院揭牌仪式。书院名誉院长、校党委书记陈德文和书院院长、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韩晓峰共同为青年文化书院揭牌。陈德文、韩晓峰分别为青年文化书院名誉顾问孙正聿教授和导师团讲师代表颁发了聘书。书院名誉顾问、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在讲话中指出,文化的传承创新最重要的途径是读书,青年文化书院正为文化与读书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条件,孙正聿说书籍改变人生,他希望大家好读书,读好书,从而达到提升人生境界的目的。青年文化书院导师团团长、博士生导师漆思教授代表导师团成员在发言时表示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担当起历史传承、文化创新的责任,为中国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22、李大强、姚大志主讲“博士生导师学术系列讲座”。

103031日,我中心继续开设“博士生导师学术系列讲座”,由李大强教授、姚大志教授分别作了题为莱布尼兹法则与四种同一性概念柯亨与当代自由主义的学术报告,受到广大博士生和青年教师的热烈欢迎

23中心主办吉林大学跨学科青年学者论坛。

1224,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中心、社会科学处、青年文化书院、哲学社会学院共同主办了第12场哲学社会科学跨学科学术论坛。此次论坛属于跨学科学术论坛的青年学者论坛,以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为主题,来自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文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农学部和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的20多位青年学者自觉组织起来进行了深入研讨。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韩晓峰教授、党委宣传部部长巩英春研究员、社会科学处处长孙长智研究员、中心副主任、哲学社会学院院长、贺来教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主编》崔月琴教授、《长白学刊》主编赵连君编审、《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马妮博士出席了论坛。论坛由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中心研究员漆思教授和校团委书记、青年文化书院常务副院长姚毓春博士共同主持。中心研究员漆思教授、王福生副教授、王庆丰副教授做主题发言。

 

 

 

 

    •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