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新闻 > 中心动态 > 正文
姚大志教授论文被《新华文摘》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
作者:2015-06-21时间:2015-06-21来自:反思与奠基

姚大志教授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9期的论文《什么是启蒙:过去和现在》被《新华文摘》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启蒙的理想,二是启蒙的精神,三是启蒙与现代性。

姚大志教授在文中指出,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批评现代性已经成为一种哲学的时髦。这些批评者的做法通常分为两步:首先把现代性与启蒙等同起来,并批评启蒙;然后把“现代”与“后现代”(或“前现代”)对立起来,并试图用“后现代”(或“前现代”)取代“现代”。与此相反,作者试图从事一种建设性的工作:首先阐明“什么是启蒙”,并针对批评者的批评为启蒙进行辩护,然后对“现代”与“后现代”(或“前现代”)的对立提出质疑,并说明“启蒙在今天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启蒙?姚大志教授阐释道:启蒙既包含了我们一直追求的真理和解放的理想,也包含了我们应该永远具有的批判反思精神;启蒙既代表了一个历史时代,也代表了一种思想方式;作为一种思想方式,启蒙试图用理性取代权威,用批判反思取代教条主义,用自律取代他律。在21世纪的中国,我们仍然要追求真理;我们仍然要拥有一种乌托邦精神,在这里,所谓乌托邦是指关于社会生活的美好理想,所谓乌托邦精神是指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我们仍然需要启蒙——我们需要高扬理性,因为今天仍然存在着大量的迷信;我们需要启蒙的批判反思精神,因为我们通常仍然服从各种各样的外在权威;我们需要提倡自主和自律,因为很多情况下支配我们的仍然是教条主义和他律;我们需要摆脱不成熟的状态,因为我们现在仍未“成年”。(哲学社会学院资料室)

    •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