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新闻 > 中心动态 > 正文
张盾教授在《哲学研究》2011年第8期发表论文
作者:2015-06-21时间:2015-06-21来自:反思与奠基

张盾教授在《哲学研究》2011年第8期发表了《财产权批判的政治观念与历史方法》一文。

文中首先分析了财产权问题的政治之维,指出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从经济角度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性理解,需要在政治上落实于财产权问题,方可避免流于抽象和概念化。有关财产问题的持久讨论隐藏着有关现代政治的性质与根基的论争,贯穿了整个现代思想史,构成了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总背景。如果从历史上划分,现代对于财产的政治理解经历了两个明显不同的时代。自17世纪英国革命之后的大约100年间,是财产权被正面理解并奠定为现代政治基础的时代;自18世纪中期起,随着现代性矛盾的凸显,这种正面理解被质疑,财产权开始从反面被指认为导致贫苦大众悲惨处境的原因、造成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引发一切社会问题的深层症结所在。

在此基础上,张教授探究了财产权问题的历史之维,揭示出了马克思突破性地发现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原理,这个新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在继承黑格尔历史方法和法国财产权批判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的关于资本主义历史命运的一种政治理论,其核心观点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不是自然的永恒的,而是历史的暂时的,因而是必然灭亡的。马克思通过对财产权的历史性理解,给资本主义的合法性以最致命的一击。并且,张教授预先说明了一点,即马克思对财产权的历史研究主要在生产领域展开,而较少在分配领域讨论问题,这和蒲鲁东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张盾教授通过财产权问题来看马克思与黑格尔法哲学,并作出以下的总结:在思想史上,马克思对资产阶级财产关系之暂时性、历史性的理解,始终是最深刻的现代性批判。在马克思的政治规划遭遇暂时挫折的今天,重温黑格尔法哲学对现代财产问题的理解,从中可以发现与马克思互为表里、而又别有洞天的另一种政治哲学思路,它既保持了对现代性的批判性理解,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感。质言之,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尽管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资产阶级财产权的结构与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黑格尔将现代社会中私利与公共善这一根本矛盾在概念上把握为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这个创意仍然不失其本质性的解释力。对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当代中国来说,按黑格尔模式,私利与公共善的关系可以勘定为资本市场与国家善政之间的关系。在这种语境中,黑格尔的“伦理国家”和“道德政治”学说产生出一种重要的政治借鉴作用。因为,在市场力量与国家力量之间,黑格尔认为国家的重要性高于市民社会,高于资本和市场,只有通过“国家善政”才能实现“道德政治”。这不仅是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抵制,在当代政治实践中也仍然是真理。(哲学社会学院资料室)


    •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