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聿教授在吉林财经大学作报告
作者:2015-06-21时间:2015-06-21来自:反思与奠基
10月27日下午,应吉林财经大学校党委宣传部的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吉林省高等教育特聘教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教授在逸夫图书馆报告厅为财经大学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学术与师德”的报告,校党委书记金硕、校长宋冬林、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郝中华、校纪委书记王时刚、副校长张喜山以及全校教师参加了会议。校长宋冬林教授主持报告会。
会上,孙正聿教授从以有理讲理的基本理念教书育人,以做学问的自觉意识培养研究生,以理论创新的自觉追求搞好科学研究,以大气、正气、勇气的观念建设学术团队,以“姓钱不爱钱”的信念搞好师资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解读了如何提高学术水平与加强师德建设。
他说,作为一名好老师会“讲理”,差的老师就会“不讲理”,所谓讲理就是有分析、有论证、不怕质疑、不怕追问;不讲理就是把教材当作了一个现成的结论,把教学的过程变成照本宣科,不分析、不论证,硬性的予以灌输,不允许学生质疑,更不能回答学生的追问,要争取做一名好的老师,认真做科学实证研究,把所有的数据、所有的案例、所有的理论都储存在自己的头脑当中。
他强调,在学科提升过程当中不仅仅需要强化本科生教学,更需要逐步地实现对研究生教学的提升,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主要的任务是引导,要做到三导即导学科、导学术、导学问。
他指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搞科研,学科建设的水平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而教师的水平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科研的水平,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从一个纯粹的教学型教师升华为一个教学、科研并重的教师,使教学逐步奠定在科研的基础上。
他重点指出,做为一个学科带头人必须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世界观、时代观、全球观;要有正气、有勇气,所有的理论创新都是与既有的理论发生冲突和矛盾,都要求我们勇敢地面对现实,只有以大气、正气为基础,有一种理论创新的勇气,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好的学科、学术的带头人,才能够带好自己的团队,使学科建设有一个真实的跃升,使学校的若干学科能在国内的财经类高等院校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他还说,“姓钱不爱钱,离经不叛道”是钱学森先生所说的最根本的为人、为学之道,也是学术和师德的内在的统一,老师只有做到了这点,才能忙别人之所闲,闲别人之所忙,真正做到学术与师德的统一,使自己活得有意思、活得充实、活得幸福。
孙正聿教授通过深入浅出的道理,讲解了治学的理念与治学的经验,对于我校的学科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博得了财经大学师生的阵阵掌声。
来源:吉林财经大学网站(记者 王彬 摄影 马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