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新闻 > 中心动态 > 正文
中心研究员邴正谈改革开放30年来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作者:2015-06-21时间:2015-06-21来自:反思与奠基

 

日前邴正教授接受吉林日报记者采访,畅谈改革开放30年以来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吉林日报以坚持改革创新、服务发展大局为题报道了这次采访。
 
坚持改革创新 服务发展大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一辉煌历程中,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省哲学社会科学是如何发展的,它的现状及前景又是怎样?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兼党组书记邴正。

  记者: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焕发勃勃生机的30年。作为我省研究哲学、社会学的专家,您认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这30年来取得了哪些成就,包括几个发展阶段?

  邴正: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和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解放思想是分不开的,是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推动,不断为学术发展创造更宽松的环境,提出更新的挑战和课题分不开的。而解放思想又是和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首先突破传统的理论禁区分不开的。在这样的形势下,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逐步走向深入,这是一个双重的互动的关系。回顾30年来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80年代末,是推动思想解放,拨乱反正,揭开改革开放序幕的阶段。这一阶段,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主要取得以下几方面成果:一是在肃清批判极左思潮影响,恢复马克思主义本来面目方面,做了大量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工作。在这期间,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发表很多研究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吉林大学的高清海教授率先突破了传统的哲学教科书束缚,形成国内第一部突破传统哲学教科书理论模式的哲学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这本书从主体客体关系角度,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关系,打破了极左思潮的束缚。二是紧密结合改革开放需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模式和道路。在这方面,关梦觉等我省的专家学者以开展学术研究探讨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撰写了大量的论文。三是根据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新需要,恢复重建了社会学、政治学等一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填补了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的空白领域,对创造学术繁荣起了重要作用。四是我省涌现了一批中青年专家学者,如张文显、孙正聿、孟宪忠等等,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这个时期是深化理论基础探索,努力推进学术创新,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一些重大的现实问题,为推动全国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时期。这方面我省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国内率先掀起了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我省先后多次组织全国性的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形成全国性的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并取得一系列成果,集中体现在高清海教授主编的《社会发展哲学》中,强调总结研究了后发展理论,批判了盲目地套用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经验的学术倾向,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二是针对中国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发展的目的要以人为中心,反对单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强调全面发展,反对片面发展,这些研究成果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学术性的前沿探索和扩大社会舆论的积极的作用。三是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在全国的地位迅速提高,各个学科纷纷取得重要成果,法学成为中国的法理研究权威和中心,政治学成为全国政治理论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方面对国有资产研究和区域经济研究,以及东北亚经济、图们江流域开发等课题的研究都取得明显成果,还围绕东北史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特别是《中国东北史》的出版,这些成果的取得使我省迅速成为国内有影响的重要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大大提升了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地位。四是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还积极参与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咨询,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比如省社科院撰写、出版的《吉林省经济社会形势预测分析》和《东北蓝皮书》等,已经成为研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代表性著作。省社科院和省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担了我省“十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五是先后开办很多学术论坛、讲座,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文明,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做了大量的社会宣传工作。

  第三个阶段是进入21世纪到现在。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的召开,科学发展观成为当前中央的重要战略决策。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进一步繁荣,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积极地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我省的高校、社科院、党校和政府研究机构积极扮演了思想库和智囊团角色,积极深入基层,理论联系实际,开展调研活动,加大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其中省社科院专家学者的决策报告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性批示,很多研究成果都被采纳。二是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学术思想方法的创新。我省以吉林大学、东北师大等高校为代表,先后获得一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一级学科,通过教育部批准了一批国家重点研究基地,这些基地紧密结合社会实际需要,结合理论发展前沿问题,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成果及优秀著作,在国内产生重要影响。三是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我省依托自己特殊的地缘关系,开展东北亚国际关系、图们江开发、朝鲜半岛、中日关系,中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高句丽简史,第一部中朝关系史,第一部中韩文化交流史,第一部朝鲜族革命斗争史,等等。我们还努力拓宽学术视野,和欧美等世界重要学术活动接轨,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会。

  记者:您认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有哪些优势和特点,在全国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邴正: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很多领域已经做到在国际上知名,在国内许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我省马克思主义哲学、法理学、古文字研究、东北边疆历史与文化、政治学、东北亚国际关系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领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很多:一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法理学、古文字研究、东北地方史等方面。二是在东北边疆历史与文化和东北亚国际关系方面我们有地域优势,我省的专家学者在国内都很有权威,很有影响。三是我省学者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前,进行了前沿性的探索,较早地提出了发展要以人为中心,要注意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在决策咨询方面,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图们江流域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省委省政府一些重大决策,进行研究。四是我省学术储备工作做得非常好,开办了社科大讲堂和国学大讲堂,整个社会形成了重视社会科学学术传播,重视学术研究的社会风气。

  记者:您是我省研究哲学社会学的学术带头人,从您身上也可以折射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足迹,请问您的学术成果有哪些?

  邴正:我是1977恢复高考后上大学的,改革开放30年正是我走入学术研究的30年。我的学术研究从哲学出发,获得哲学博士,进入90年代后,主要侧重于社会发展理论和文化发展研究。我省在国内率先研究社会发展理论,我也是积极的参与者、推动者、组织者之一。1988年我和其他学者合作写了《思考世界的十个头脑》,1990年出版了《追寻自由》,1996年出版《当代人与文化》,提出当代全球矛盾、文化矛盾逐渐成为重要矛盾,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观点,文化的矛盾根本就是人的自我矛盾,人与自己创造成果的矛盾,人与自然关系的性质取决于人与文化关系的性质,历史越发展,文化越发达,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越间接化。围绕这一问题开展系列研究,相继出版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发展与文化》等。还有很多论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学术杂志、报刊上。

  记者: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专业研究机构,省社科院为繁荣和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

  邴正:改革开放以来,省社科院为繁荣和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逐渐调整了办院方针。由原来单纯以学术为主的研究机构,完成了两个阶段的转型。一个阶段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为地方政府服务的功能;第二个阶段是进入21世纪后,大力推进学术创新,特别是近年来,省社科院提出一个口号,要成为省委、省政府信得过、用得上、靠得住、打得赢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记者:您认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未来发展前景如何,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邴正:我认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前景很广阔,当前正处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大好时机:一是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高度重视,十六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这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给予了极大地鼓舞。二是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走向全球化,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物质条件支撑。另一方面,转型时期正是矛盾突显期,社会问题暴露比较全面,专家学者可以更深入研究。

  我认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还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要加大学术观念的创新,我们有很多领域在国内有领先优势,产生很多成果,但学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领域,我省应该及时捕捉学术动态,深入现实,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推动学术创新。第二,我省基础研究有优势,应用研究还比较薄弱,宏观分析较多,微观对策优秀研究成果还不多,这方面需要调整。第三,在政策方面需要重点倾斜,大力支持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围绕东北边疆历史与文化,东北亚国际关系,东北及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这三个重点领域,应加大支持力度。第四,要加强学科建设,完成好新老过渡问题,我省急需中青年学者迅速成长,现在看来我省中青年学者有一定实力,但和全国各省整个发展相比,我省中青年学者活跃程度、学术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五,学者应该进一步发扬理论联系实际优良学风,建立良好学术风气,更扎实推进学术研究。
 

    •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