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研究室
作者:2015-06-21时间:2015-06-21来自:反思与奠基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发展理论是本中心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长期以来我们致力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入探索和理论创新,在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基础上,努力从人、主体活动的视角,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性质与思想内涵进行深层阐释,推动了哲学观念的变革。与此同时,我们努力立足于当代人类的社会发展,寻求对人类实践的理论回应,建立我们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在90年代出版了《从异化史观到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哲学探索》等哲学专著,在国内哲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2000年以来,我们一方面继续保持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高度重视,同时,在研究的范围与视角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扩展,尤其在如下几个方面形成了我们鲜明的特色与优势:
1.立足于当代社会的最新发展,特别是立足于当代人类所面临的迫切的生存矛盾与困境,力图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寻求思想资源,以给出理论回答;
2.立足当代哲学与当代社会的最新发展,寻求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当代理解和解释,努力寻求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理论形态;
3.加强对当代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的研究,以一种批判性的态度,寻求有益的思想资源,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通过上述各方面的深入思考,我们获得了这样的基本认识,即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一种历史观,而且是一种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解决了近代哲学在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观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现代西方哲学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此意义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的现代变革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社会发展理论方面,2000年以来,我们深入研究了当代社会思潮、生态伦理、正义理论与社会进步等问题,尤其在如下两大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第一,立足于当代生态哲学发展,对不合理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进行理论批判与反思;第二,立足于马克思关于商品经济社会以及人的发展形态的理论,研究当代社会在商品经济下存在的问题及其出路,与此同时,我们把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内在结合起来,一方面立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来指导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从当代社会发展的研究中,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二者相互促进,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效。
近三年来,围绕上述二个基本方面,我们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了邴正的《当代人与文化》、姚大志的《现代之后》、刘少杰的《后现代社会学理论》等著作,刘福森发表了关于生态伦理的系列学术论文,姚大志翻译出版了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并主编出版了《当代世界前沿思想家丛书》,孙正聿、孙利天和贺来出版的“生命意识丛书”(《超越意识》、《死亡意识》和《宽容意识》),被学界评价为当代人的“人生功课”,获得吉林省政府优秀图书奖,在学界产生广泛的重要影响。
共有研究人员 4人: 刘福森教授、杨魁森教授、邴正教授、刘少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