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新闻 > 中心动态 > 正文
辩证法研究室
作者:2015-06-21时间:2015-06-21来自:反思与奠基



辩证法理论研究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相对较为薄弱的领域,吉林大学哲学学科自1982年批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以来,即把辩证法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取得了大批量的研究成果和较为明显的领先优势,出版了《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实践辩证法导论》、《论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等学术专著,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自2000年以来,我们继续深化和推进该方向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凝炼和明确研究重点和难点,确定了辩证思维的客观性和确定性、辩证思维的心理机制与逻辑的统一、辩证法的当代理论形态与实践意义、中西辩证法比较研究等几个课题,取得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二部学术专著,发表了系列论文。

第一,重新思考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把辩证思维的客观性和确定性作为辩证法理论能否存在的根本问题。辩证法理论研究之所以相对沉寂,辩证法所以被嘲讽为“变戏法”,根本问题在于辩证法理论如何确证自身的区别于经验科学的客观性、确定性、真理性。孙正聿在《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这部专著中,孙利天在《什么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论文中,对此作出了深入探讨。
第二,恩格斯认为随着自然哲学的终结,研究思维规律的辩证法就是哲学的主要形式。辩证法理论如何与经验心理学、形式逻辑相区别去反思思维规律?辩证思维如何实现心理的与逻辑的统一?王天成的学术专著《直觉与逻辑》对此作出了系统回答,深化和拓展了有关思维规律的哲学研究。
第三,在现代西方哲学的冲击和挑战下,如何回应理论和实践的巨大变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理论,是当代辩证法研究的核心问题。孙正聿的学术专著《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贺来已完成的书稿《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阐释》对当代生活世界的变化和辩证法理论的社会生活基础,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论证了辩证法的理论内容和主要范畴及其实践意义。
第四,辩证法理论也受到了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质疑和批判,在海德格尔和德里达等人对逻各斯的批判中,强调区别与逻辑的思想。孙利天在《21世纪哲学:体验的时代》、《生存论的态度与本体论的理解》等论文中,通过对后现代思想的阐释,即非规定、非逻辑的思,发现了东西方辩证法理论比较研究的新的汇合点。从逻辑与逻辑剩余(情感、体验)的统一重新阐发中国辩证法理论的当代意义,必定能够丰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学说。高清海在《中国哲学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孙利天在《实践理性的自然基础》等论文中,对此作出了重要的探索。

图为孙利天教授


研究室共有研究人员 3人: 高清海教授、孙利天教授、张盾教授

   


    •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