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新闻 > 中心动态 > 正文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哲学理念创新”理论研讨会暨哲学教育座谈会在长春召开
作者:2023-10-07时间:2023-10-07来自:反思与奠基

2023103日到4日,由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办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哲学理念创新”理论研讨会暨哲学教育座谈会在长春召开。来自吉林大学、浙江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在开幕式致辞,并以《现实的能动性:<提纲>的新世界观》为题为大家带来了第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孙正聿教授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新世界观概括为“现实的能动性”,把“能动性”视为《提纲》的实质问题。马克思之所以批判旧唯物主义,是因为它失去了“能动性”,而这恰恰是唯心主义所发展的方面。不同于唯心主义这种“抽象的能动性”,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一种“现实的能动性”。唯心主义“能动性”“抽象”但并非“不具体”,唯心主义的能动性的“具体性”体现在,把意识外的存在转化为意识界的存在具体地研究了认识的某些特征、方面和环节,也就是说,唯心主义“片面地”但“具体地”发展了能动性,但不懂得感性活动的“现实性”。孙正聿教授指出,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关键在于“对这个实践的理解”。实践是一种现实的能动性,是一种改变人与世界关系的感性活动,所以它是人对世界的否定性统一。“实践观点”是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思维方式”,实践是构成“人类文明”的“历史性活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实质上是历史观点、文明观点的思维方式,在此意义上,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一种历史的、文明的唯物主义。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张盾教授在发言中强调,哲学教育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认为哲学教育是高等教育当中最根本、最尖端的部分,它是一个自我规范、自我发展的总体,应由大学哲学系师生在自主的互动中完成。哲学教育作为一种人文教育,使人成为人,通过对学术经典的研读探讨,保持对人类最优秀美德的记忆。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白刚教授以《培养创造性的头脑——作为启蒙的哲学教育》为题作了简短发言。白刚教授表示,从刘丹岩到高清海,再到孙正聿、孙利天等老师,吉大哲学的特色其实就是在“基础理论”上思考,在“哲学观”的意义上追求哲学观念的变革。关于哲学教育,白刚教授提出三点看法:一、哲学就是一种启蒙;二、哲学就是哲学教育;三、哲学教育体现为从经典到经验,从经验再回到经典。


孙利天教授以《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哲学何为》为题展开了第二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在孙利天教授看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众文化的兴起,我们进入到一个哲学不再作为一种精神领袖的“后形而上学时代”。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的“同一律”以及黑格尔时代的“两极性”、“矛盾性”,后形而上学时代哲学的特质是多极性、多元性、不确定性以及人类理性的有限性。马克思实现的哲学革命作为现代哲学的起点,实际也是后形而上学的起点。马克思走出了黑格尔思辨哲学的理论形态,走向一种面向未来的、实践生成的哲学理论形态。马克思一方面终结了传统形而上学,另一方面所展示的面向未来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仍然可能具有形而上学的痕迹。在后形而上学时代,重建形而上学已经不可能,但是我们仍需保持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维度,而每一个多元观点的哲学思维方式,作为切入世界的思想平面,都带来了对世界的新的理解,都有其特定的文明价值。


会议第二阶段为自由讨论阶段,由辽宁大学哲学系王国坛教授主持。

中央民族大学刘梅副教授认为,孙利天教授基于中西马哲学,倡导一种多元哲学的思想,朴素地追问我们自己的问题和希望,是对高清海先生“笨想”的深化,对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吉林大学贾中海教授认为,“多元观点的思维方式”作为理解世界的一个思想平面,对于我们在国际交往中倡导的“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东北师范大学魏书胜教授十分赞赏吉林大学哲学系几代学人所树立的优良哲学传统及其精神家园般的、潜移默化的哲学教育功能。认同哲学和哲学教育具有一致性,如何理解哲学也就如何开展哲学教育。他结合自己最新研究,认为康德哲学对于理解哲学、哲学教育和多元基础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大学王国坛教授认为学习哲学最原始的动力是景仰,学习哲学对于人的思维训练大有裨益。他结合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总结提出自己的哲学教育理念:一是在“立命”上下功夫,引导学生确立一种终生思想的兴趣和哲学抱负;二是必须精读、通读经典哲学原著,以“原著”悟“原理”而不是相反;三是培养论文写作和理论研究的能力,通过写作强化、完善思考。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吉大马哲坚持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几代学人艰苦卓绝的哲学探索对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哲学理念创新”研究起到了重大推进作用充分肯定了吉大哲学系“抓根儿”、“苦读笨想”、“治学为人,其道一也”、“大气、正气、勇气”等学术传统和导师人格魅力之于哲学教育的重要影响。



    •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