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成果 > 中心论文 > 正文
中国曾经有过高清海哲学学派吗?——纪念高清海先生逝世三周年
  • 作者: 孙利天  
  • 发表期刊: 2008-04-14
  • 转载刊物:
  • 成果级别: A
  • 作者:孙利天  

    摘 要:高清海教授是我国近3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最有创造性的学者,他的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哲学观念变革和类哲学理论等研究工作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培养了一批在国内哲学界十分活跃的中青年学者,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哲学曾经有过高清海学派。但从高清海教授的哲学理解和哲学理论创造的过程说,他把哲学理解为永无休止的思想、哲学家共同体的共同思想和区分于其他思维方式的“片面思想”,他无意创造一个具有稳定研究纲领和统一规范的哲学学派。在纪念高清海教授逝世三周年的时候,学习他的哲学理解和研究典范更为重要。


    关键词:高清海哲学思想;哲学学派;哲学观

    自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算起,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又有近30年的历史。按照中国传统说法,30年为一世,所谓“人生一世”,大概是说每代人生产创造的年限仅30年左右,这30年即是一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一世”。属于我们这一代的“一世”即将过去,于是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多有反思、回顾、总结的兴趣。其中关于不同研究范式、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风格乃至不同流派的自觉清理和比照,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大概人们不会否认,近三十年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具多样性的时期。这其中高清海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改革,哲学观念变革等研究工作,是最有争议、影响最大、最有个性的。从高清海先生留下的九卷本《高清海哲学文存》,到高清海先生培养的一大批今天比较活跃的学生群体,人们似乎可以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有一个高清海学派。这是一个哲学家所能获得的最大荣耀。

    高清海先生生前也曾有过反思、清理、总结自己的研究工作,明确自己的研究纲领的打算。但从下文所要涉及的他对哲学的理解,他消解了这个与他的哲学理念相冲突的念头。“哲学的生命在于创新”,哲学家的理论创新首先需要自我否定、自我超越。高清海先生的哲学思想犹如草原上的奔马,把美丽的思想风景抛向身后,不断向新的思想的可能性跃近,直至生命的尽头。如果用稳定的研究纲领、具有普遍共识的研究群体、在一个纲领和规范中的几代人的连续工作等定义哲学学派,可以肯定地说,中国未曾有过高清海哲学学派。

    中国到底是否有过高清海哲学学派?问题的关键是体认高清海先生对哲学的理解和他所坚持的哲学研究风格。


    一  哲学是永无休止的思想

    自笛卡尔以来,怀疑和对怀疑的怀疑、思想和对思想的思想,确立了思想的存在和确定性,从此,哲学成为自觉的思想的事业。

    按照海德格尔的看法,思想有不同的视轨和方向,自柏拉图以来,西方两千多年的哲学一直是在用思维规定存在,进而用思维控制或宰制存在,在西方哲学视轨中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完成了对存在领域的分割和控制,把世界价值化纳入到技术座架的支配中。哲学在完成中终结了,思想的任务则是开辟新的视轨和方向。海德格尔不喜欢把这种变革叫做思维方式的革命,而喜欢用一种感性化的语言叫做“移居” 。按照这种看法,哲学的思想即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区分,一种是在既定思维方式中的思想,一种是变革思维方式的思想。凡是思想总要有所规定和有所表达,即使如海德格尔那样力求超越西方哲学用思维规定存在的思想,也总要指示出一条思想道路,使人们获得一种新的存在经验和存在感受。但是,在既定思维方式中的哲学思想相对总是容易些,它面对的是哲学史文献中思维规定的概念、命题和原理,亦即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哲学知识与经验科学知识不同,它的概念和范畴没有或较少有经验直观的感性支持,但仍可在思辨的概念系统中获得相对确定的理解。对既有哲学理论的肯定和否定、继承和发展,也较容易在思辨的思想操作中获得真实的知识进展。最难的哲学思想是我们习惯说的思维方式的变革。这种哲学思想不仅要理解既有的哲学理论,还要超越它的范畴体系,认清它的未在文本中显示的思想前提,即哲学家创造哲学理论时的前见、预设或“生活世界”的先行领会。高清海先生几十年的哲学创造大都是在思维方式变革层次的哲学思想。

    在我国将近30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变革作为研究的主题,高清海先生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人。从以认识论的性质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改革传统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到用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再到对马克思哲学类思维、类哲学的理解,高清海先生把思想的焦点固执于哲学思维方式的思考,不断地提出令人震惊的重大理论命题。高清海先生的思想大都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语境、中国现实理论需要中提出的,但由于马克思思想在当代仍具有的世界意义,他的马克思思维方式实质的研究,可以毫不牵强地进入当代世界哲学的对话。比如,海德格尔在晚年“讨论班”中对马克思哲学存在论基础的评论,认定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源于黑格尔的存在论,马克思只是以生产过程代替了黑格尔的生命过程,以人的优先性代替了意识优先性,从哲学原则上仍处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中。 而高清海先生在八十年代后期认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是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超越了黑格尔意识观点的思维方式。这里的关键是马克思的实践和劳动概念是否超越了内在意识的形而上学,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的劳动、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是否已经包含了海德格尔一生追求的存在意义。

    高清海先生在自己的学术自述中说:“我从‘本体论’接受哲学,经过了‘认识论’和‘实践论’理解哲学的发展阶段,随后才捕捉到现实和具体的‘人’,由此确定了‘类哲学’的观念”。 从他的自述中我们可以概略地看出他的学术思想的显明特点,一是从哲学原则或思维方式上理解哲学的高度自觉,二是他不断自我超越的创新精神。高清海先生常对他的学生们说,不要跟随他、模仿他,而要用自己的头脑去“笨想”;不要言必称海德格尔或其他时髦哲学家;也不要模仿自己、重复自己,哲学理论创新首要的任务是否定自己的已有思想,超越自己才能超越前人。在老师的鼓励下,他的学生们大都不囿成见、因材因性各自发展,一些学生转入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并取得显著的研究成绩。即使是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生,也在理论观点、研究风格等方面各异其是。而高清海先生自己自八十年代以后至少经历了“认识论”、“实践论”、“类哲学”三个不同阶段的思维方式变革,他在不断地自我批评和自我否定中展现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理解。所以,按照通常对哲学学派的规定,从未存在过高清海哲学学派,而只有不同时期的高清海哲学思想。

    表面看来,高清海先生哲学理论创新的步伐可能过于匆忙和急切,这影响了他创造一个哲学学派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仔细思考就会领悟这其中的道理和缘由。首先,正如俄罗斯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奥伊泽尔曼和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所体认的那样,“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基础和本质精神。从青年时期即已摆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理解的高清海先生对此有深切的感受。马克思哲学作为实践的理论和理论的实践,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批评、自我否定,否则就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其次,我国近三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社会从未经历的伟大实践和历史巨变,它以压缩时空的形式聚集了西方二百多年的理论和经验,我们必须迅速消化、转化这些理论资源,结合我们自己的实践,不断地推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理解,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活力和实践功能。第三,高清海先生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革命的理解中,达到了对整个西方哲学根本性质的新理解。在他对本体论化思维方式的批判中,已经包含着对绝对主义形而上学的拒斥。哲学的任务已不再是提供某种终极的世界解释,因而也不再有传统哲学范式的哲学学派,哲学只是跟随时代的永不休止的思想。

    海德格尔和德里达在对西方哲学的批判中保留了思想的任务和责任,德里达在对一切传统哲学的拆解中坚持对思想说“是”。“哲学”和“思想”的区分成为重要的时代划分。什么是“思想”?海德格尔、德里达和当代重要哲学家有不同的看法和回应。在高清海先生看来,思想就是我们这些现实和具体的个人更好生活的可能性,思想就是希望,就是批判。思想揭露和批判阻碍我们更好生活的教条、习惯、制度和观念,思想创造新的概念、观念和思想空间、思想道路,从而为我们现实生活展开自由发展和自由选择的道路。一个民族和整个人类不能没有思想,因为没有思想就没有希望。按照这样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解,思想必定是具体的、现实的和实践的,思想就是实践可能性的思想实验,因而思想必定会出错,思想必得自我批评和自我否定。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在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中发现了形而上学的弊病和可怕。所谓“形而上学的恐怖”、“语词的暴力”、“同一性哲学就是死亡哲学”等,说出了思想的二律背反:思想一旦僵化成教条,它就成为阻碍思想和希望的非思想。思想的生命和活力就在永无休止的自我否定过程中。


    二  哲学是哲学共同体的共同思想

    哲学首先是或直接是哲学家的思想,伟大的哲学家沉思默想、慎思明辨,艰苦卓绝地从事思想创造。他们有时做出类似经验科学发现的哲学发现,思想震撼世界,思想也改变世界。那些做出重要哲学思想发现或重大思想创造的哲学家,打开了新的思想空间,开辟了新的思想道路,他们的思想笼罩数代人的精神生活,从而创造出了一些重要的哲学学派。柏拉图主义、康德主义、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等西方学派,孔子、老子、佛陀等东方思想,至今仍是哲学思想、哲学论辩的资源。哲学之所以会形成学派,因为哲学思想就是哲学家个性化的思想,因为至今还没有一套检验哲学思想的有效工具和方法,因为哲学思想正是在差异、论辩和对话中发展的。

    哲学思想不是疯狂的呓语,即使是最有原创性的哲学思想,在哲学家自己的时代可能很少人甚至无人理解,但几代之后就可能是大学课堂里的哲学教学资料。哲学作为具有历史传承的历史性思想,逐渐淡化、抹平了最初具有鲜明个性的学派性思想,把它汇入到知识形而上学的学科体系中。哲学思想的个性、学派性与经验科学不同,经验科学虽然也有“学派”的说法,如物理学的哥本哈根学派、经济学的芝加哥学派等,但这或者是超出经验科学的哲学信念的区分,或者是理论假说仍未证实的暂时的观点差别,严格地说,经验科学、实证科学没有学派。哲学学派也与宗教派别、文学艺术流派等不同,它较少情感、风格、表现手法等差别,主要是理论观点、思维方式、论证方法等理性的差异。因此,哲学学派之间是最有对话、沟通乃至会通可能性的,哲学思想在其历史发展中逐渐成为哲学共同体的共同思想。

    高清海先生的哲学思想和哲学创造是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同步发展的。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是高清海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在西方哲学文献仍未大量译介,马克思主义学界乃至整个理论界尚处于几十年传统教科书理论范式的限囿中的时候,他的一些大胆创新的理论观点,有如天外来音,振聋发聩,惊世骇俗。高清海先生直觉地感受到: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突破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中国哲学改革的任务就是突破苏联模式哲学教科书体系,因为传统教科书体系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在改革教科书,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五年多的时间,高清海先生达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的理解,他所凭借的主要理论资源是列宁的《哲学笔记》和与之相关的黑格尔哲学。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陆续翻译出版了苏联学者柯普宁、凯德洛夫、奥伊泽尔曼等人六七十年代的著作,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阐释与高清海先生的思路有许多处十分接近。高清海先生无暇去思考和研究这种契合,他迅速地超越自己,进入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理解阶段。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我国当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的现状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理解仍是有待深入研究的理论范式。

    在我看来,传统哲学原理教科书的一个重大弊端就是遗忘了马克思所熟知的德国古典哲学乃至全部西方近代哲学的理论遗产即意识能动性的原理。我们与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一样,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完全舍弃了唯心主义从意识的能动方面、主观方面的理解,因而就不能达到马克思的感性活动和实践的理解,从思维方式和哲学原则上倒退到前康德的旧唯物主义的水平。高清海先生哲学原理教科书改革的工作,至少能够唤起我们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维度,即意识具有能动性,认识是能动的反映,意识和认识能动性如果不是神秘的,就必须在哲学反思中揭示它的规律和原理。在近代西方哲学视域中,人性即意识能动性,人性原理即意识原理。马克思哲学革命破除了意识自明性、确定性、终极性的形而上学,马克思以一种怀疑主义的解释学揭示了实际生活过程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生活、现实、事物、感性也是意识能动建构的结果,也需要从能动方面、主观方面去理解。

    在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编写后,高清海先生继续深入思考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在《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和哲学观念变革系列论文中,他提出“实践观点思维方式”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高清海先生的这一表述和论断至今仍令他的学生和同行感到难以理解。一种观点如存在观点、意识观点、人本学观点和实践观点如何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如果参照海德格尔思的“视轨”、“方向”的说法可能会有助益。关涉到思维方式的“观点”是思想的立足点、出发点,它以一种元逻辑的力量规范了一个思想世界。在作为思维方式的“观点”的统摄下,一切思想中的事物都被“观点”定向、规范和观点化。一种观点既是思维方式又是世界观。“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既是马克思理解事物、现实、感性的世界观,也是马克思理解全部哲学的哲学观。从实践观点看全部以往的西方哲学,一切唯物主义的直观,一切唯心主义的“能动”,都没有真正理解对人显现的世界,更不能真正理解人本身。所以,高清海先生大胆地提出:“超越唯物和唯心的对立”。这个令人震惊的观点被人们称为“实践超越论”。我认为只是在哲学观的意义上可以这样理解。

    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推进哲学观念的变革,是高清海先生一度确立的研究计划。在一片批评和质疑声中该计划中断了。但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即关于人的重新理解却取得了丰厚的成果。用“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理解人,超越了费尔巴哈对单个人的抽象直观,也超越了唯心主义对人的意识本性的反思,即超越了本体论化把握人的思维方式。人的本质被视作实践中的历史生成、变化和向未来的开放,“人是其所不是”。人与世界也不再是单纯的认识关系,而是否定性统一的实践关系,世界既是自在的自然世界,也是属人的人化世界,世界限制、否定人的存在和人的需要,人则改变、否定世界,亦即生成属人的世界。这些观点与法国存在主义对人的看法颇为接近,有人说这是中国式的存在主义哲学。

    无论是“认识论”阶段与一批苏联学者观点的相似,还是“实践论”阶段与存在主义的接近,高清海先生的思想都是从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思维方式的任务出发,独立获得的理论认识。高清海先生马克思哲学研究始终有一个明确的批判对象,就是传统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理论范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因此他的思想针对性强,立论鲜明,充满马克思主义的战斗精神,完全是在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语境中形成的。高清海先生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虽然一生都是在大学从事哲学教学和研究,但他自觉地与学院化哲学家划清界限,始终是伽达默尔所说的学院外的世界观哲学家 。推动他永不休止思想的力量既不是单纯的学术兴趣,也不是求真意志,而是中华民族更好生活的希望。他相信,如果真理只是认识与实在的符合,人们就不会为真理而斗争,甚至流血牺牲,真理必然是人类自由和解放的理想,是与每个人更好生活的可能性紧紧相连,因此真理和思想也一定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高清海先生的理论创造,即使离开当时的理论和实践情境,也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原因是他始终是在哲学思维方式、哲学根本原则的高度上思考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和当代意义的。他提出的“认识论”、“实践论”和后期的“类哲学”不同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性理解,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认真对待的理论范式。自马克思之后,能够从总体上系统地给出一种对马克思哲学理解的哲学家不是很多,而高清海先生给出的不止一种。自80年代以来,前苏联、日本、韩国等国的哲学界对高清海哲学思想相继表示关注,高清海先生的哲学思想正在成为哲学共同体的共同思想和共同财富。


    三  哲学是超越维度的“片面思想”

    哲学思想之所以能成为哲学共同体的共同思想,在于哲学虽然是个性化、民族化的理论创造,但它又是超越时代和民族的人类思维共同的思想维度。所以,尽管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时期、同一文化传统,甚至同一哲学传统的哲学思想也各不相同,但哲学思想终究有某些“家族相似”。哲学共同体的言说在我们的时代已经高度分化,以至一个哲学家不知道另一个哲学家的工作为什么会叫做“哲学”。但他们肯定各自都知道自己的工作不是经验科学、不是宗教或艺术,他们在自己的哲学理解中显示出一种共同的思想倾向,即高清海先生所说的“追根究底”的思考。

    从生活的需要和实际的效用说,追根究底的思想,不断地问“为什么”,并不是好的品德,无限的反思将消灭人类的行动能力,使生活成为不可能。所以,哲学家至今仍是少数人的职业生活。即使是这少数职业哲学家,也要和普通人一样衣食住行。据美国哲学家奎因说著名哲学家卡尔纳普下午拒谈哲学,如果下午谈哲学,晚上就要失眠。无限的哲学反思将使人陷入疯狂。所以,不能直接用生活的效用判定哲学思想的价值。但两千多年来许多文明民族都培育了自己的哲学家,这意味着“追根究底”的思考是文明生活的需要,也许是人类思维固有的本能维度。超出实际生活需要的思想,是人类更加自觉、更加理性生活的思想投资,思想道路的探索和思想空间的拓展为现实生活的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人类的群体性生活和社会性生活,使人成为政治的动物,战争与和平、自由和秩序、控制和服从、爱和恨、公平和正义等公共生活的重大选择,使政治生活成为文明民族生活的核心。人类的一切生产领域都创造价值,而政治的价值则是分配一切价值。作为思想创造的哲学,一方面必然受到政治强力的规范和约束,另一方面也要对政治追根究底,剥去政治权力的神秘外衣,把它纳入到理性化的透明性中。自“苏格拉底之死”以来,政治和哲学就处在相互冲突之中。如同不能直接用生活的效用判定哲学思想价值一样,也不能直接用政治上的正确性判定哲学思想的价值,因为作为超越维度的哲学思想,即便是在对现实的关注中也把现实化作了概念,而概念即是规则,即是对实存现实的否定和批判。

    高清海先生从青年时代开始,就不断地受到各种政治批判。不能说这些政治批判都是政治失误,也不能说这些批判都是他罪有应得。高清海先生自己对此有明确的哲学自觉。首先他自觉意识到哲学是一种思想探险。哲学的超越性思考既是反思,也是创造,但更重要的是创造。黑格尔式的概念辩证法似乎不做预测,而只是让智慧在事实之后启动,让历史终结再给出哲学说明。这种保守主义的辩证法受到马克思的批判。高清海先生的哲学思想始终充盈着青春热情,它较少顾盼,一路向前。高清海先生深知这些思想探索必定有学理上和政治上的失误,所以,他比任何他的批评者都更彻底地扬弃自己的已有思想。自我批评、自我否定并不以少许形诸文字的自我批评文章为证,而是在他自己新的哲学思想创造里。其次,高清海先生赞赏恩格斯关于片面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观点,在自己的思考和写作中从不顾及思想的片面性,有时甚至有意为之。“矫枉”必须“过正”,深刻的片面性可能是政治上的恰当性。最后,从人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整体说,哲学相对于日常思维、科学思维,本来就是一个维度的片面性思想,对此,需要哲学思想的高度自觉。试图避免哲学思想的片面性,以一种“全面”、“正确”的哲学思想替代日常思维、科学思维、政治思维、规范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正是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所说的“形而上学的恐怖”。哲学也必须安分守己,守住自己超越性的一度,实际也就是自己片面性的一度,惟此哲学在政治上才是正确的。

    在拒斥形而上学的哲学运动中,哲学的超越性维度也受到质疑。逻辑经验主义否定了哲学的科学意义,后现代主义指控同一性哲学要对奥斯维辛大屠杀负责,哲学的任务变成消解哲学、取消哲学。用大学生们喜欢的网络语言,哲学只能“弱弱地问一个问题”,再不能理直气壮地大声说话。从哲学思想的超越维度看,我们时代对形而上学的拒斥,正是科学主义形而上学、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兴起,其实质是资本化文化或资本逻辑运作的商业文化、大众文化、科学文化对传统精英文化的全面剥夺。如果我们的时代只剩下“成本—报酬”的理性计算这种唯一的思维方式,那才是真正的形而上学的恐怖。哲学作为超越性维度的思想,始终是人类思想多元维度的一元,是对常识思维、科学思维、利益最大化思维、政治思维等的制衡力量。哲学不能期望自己的思维方式成为人类唯一的思维方式,不能企图把自己创造的概念、原理直接变成现实。哲学要警惕自己与权力的合谋,古老的“哲学王”、“内圣外王”的哲学梦想是思想的僭越。哲学只能在对权力的概念化、理性化理解中规范、批判、制衡、矫正和引导权力,这可能是人们热衷的政治哲学的根本任务。借用恩格斯“历史合力”的隐喻,哲学的历史作用是通过先验的、超验的、反思的、创造的思想维度,形成自己的思想力量,在与其他思想力量的张力中推动历史的前进。哲学在自我批判中的自我弱化是对自己责任的放弃,是对哲学使命的误解和废弃。高清海先生的理论勇气和英雄气质如今已难得一见,如王南湜教授所形容的他的思想如推土机式的轰鸣前进,这有时难免毁金断玉,但这可能正是哲学的英雄本色。在自觉的思想片面性中,哲学的力量才能充分实现出来。

    今年10月14日是高清海先生逝世三周年,亦如两年多来多次的祭奠,他的数十名学生弟子将再次聚集在他的墓前。献花、鞠躬不足以致敬意,感谢我们尚有感谢能力的列维纳斯式的感谢有些过于思辨。举杯对饮,点烟对坐,这种粗豪的关东风情也许是我们老师喜欢的祭奠方式吧?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6期

      •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