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利天
吉林大学哲学系是在原吉林大学哲学教研室的基础上于1958年建立的。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曾到英国留学的刘丹岩教授是第一任系主任,直至他1965年去逝。可能是因为刘丹岩教授本人系统、规范的哲学教育背景和在当时即算是较为开阔的哲学视野,奠定了吉林大学哲学学科特有的学术风格,逐渐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学术传统。我国著名哲学家高清海教授在晚年总结自己的学术经历和研究心得时,十分庆幸自己遇到了好老师,在刘丹岩教授的影响下他较早地摆脱了当时教条主义学风的影响,较早地开始了符合哲学本性的学术研究。英年早逝、成就卓著的著名哲学家舒炜光教授作为刘丹岩先生的第一个研究生,也从老师那里学来了追根问底、掌握一种学说精神实质的方法。“独立之学术、自由之精神”的种子早在哲学系建系之前已深埋在吉林大学哲学学术群体之中,这在那个年代似乎是一个传说或童话。
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伟大的事物必定有伟大的开端。在1957年第1期《东北人民大学文科学报》上发表了刘丹岩教授“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与联系”、高清海和邹化政合写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两篇论文,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对苏联模式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的质疑和批评。用刘丹岩教授的说法这是从“根儿上”和“精神实质”上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尝试。用我们今天的说法这是从哲学观上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基础理论问题。两篇文章和后来出版的《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自然会引起很大的争议,也一定程度改变了作者的命运。比这早两年,年仅23岁的舒炜光在《哲学研究》创刊号上发表了“中国过渡时期的飞跃形式”一文,三年后出版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平过渡的飞跃形式》(科学出版社,1958年)。论文和著作在日本和苏联产生影响,但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也为作者带来了恶运。在五十年代,从日本留学归国的杜岫石老师,在辩证法和形式逻辑领域也产生重要影响。吉林大学哲学系建系前后的哲学研究已经产生了重大的国内外影响,显示出从哲学基础理论上、从根本上思考和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鲜明特色,表现出勇敢的理论创新精神。但随着我国政治生活中极左路线的影响和后来“文革”的爆发,独立、自由的学术研究只能退居于个人狭窄的书屋中,不能再见到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发表。然而, 即便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中,吉林大学哲学系的教师群体中仍有一批人在刻苦研读,为日后的厚积薄发打下了基础。我们七七级同学入学后,邹化政先生结束了多年在图书馆打扫卫生的职业生活,回到哲学系任教。当时有很多关于他的故事,有的说因为他被定为右派,组织上不允许他读西方哲学著作,他就把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或说是黑格尔《小逻辑》)每天撕下一页揣在怀里,有空即偷着看,天长日久,他已能背诵下整部著作。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也迎来了“哲学的春天”。在八十年代初的一次会议上,有人继续批判刘丹岩和高清海五十年代关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的观点。在刘丹岩老师去逝之后,高清海老师认为自己有义务说明当时的观点和今天的看法。他在会上再一次提出对苏联模式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的质疑和批判,并阐述了自己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和体系的理解。教育部有关部门对此十分重视,专门发文责成高清海老师按照自己的观点编写哲学原理教科书。从1982年开始,高清海老师与哲学系所有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教材,该书上册于1985年出版,迅速获得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肖前、黄楠森、陶德麟等著名学者认为该书是第一部突破苏联模式教科书体系、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苏联《共产党人》杂志发文称赞以高清海教授为核心的吉林大学学术群体充当了中国哲学改革的先锋。至今人们大多都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一书的形式意义、象征意义看待这部书的价值,而对其学理的、学术的意义缺少深思。该书反对传统教科书的物质本体论体系,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性质的理解,以主客统一、客体、主体、主客统一的认识论框架叙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认识论转向,表达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主体性意识觉醒、增强的时代要求。与高清海先生后来在《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中对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的论述,在《哲学的憧憬》中对人是哲学的奥秘的论述,以及他晚年倡导的“类哲学”中对人的理解等,都有内在的逻辑关联。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写作和出版,对于吉林大学哲学系来说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这不仅因为该书是哲学系集体研究的成果,在编写过程中多次的集体研讨和争论,使分别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学科的教师,从哲学观的层面上重新理解哲学,从而使各学科的理论研究有了更高的思想境界。而且由于该书的影响超出了哲学界,对八十年代以后的诸多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理论创新起到了激励和示范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获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198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国家首批重点学科,标志着吉林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进入到国内领先行列。
从七十年代末始,随着邹化政、舒炜光等回系任教和一批中青年教师的政治解禁,吉林大学哲学系的科学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一片繁荣的景象。舒炜光老师以他广博的学术视野和敏锐的哲学直觉,在国内率先发表了维特根斯坦研究、科学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领域的新成果,获得了国内哲学界公认的学术成就,以他为学科带头人的科学技术哲学成为该学科国内第一个博士点。离开大学讲坛多年的邹化政老师重返讲坛,多年默默攻读、深沉思考的学术积累和压抑已久的学术热情终于喷发,他高亢嘶哑的声音和深刻新奇的思想妙相配合,强烈地冲击和震撼着大学生的心灵。一种纯正的、学院化的哲学语言和哲学思维培育了吉林大学一代青年学者。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邹化政先生的西方哲学史研究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研究成果陆续发表,老一辈学者贺麟先生、杨一之先生都有很高的评价。长期参与哲学教研室和哲学系组建与管理的车文博教授在弗洛伊德研究、心理学史研究、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哲学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他在国内高校开风气之先,较早地把自己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研究的成果引入课堂,以致使当时我校最大的阶梯教室人满为患。车文博教授的杰出工作使他荣获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终生成就奖。在舒炜光老师去逝之后,车老师一身多任,在组建我校心理学系的同时,长期担任科技哲学博士点的学术带头人,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使科技哲学学科仍保持下来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在科学技术哲学和自然辩证法研究领域刘猷桓教授、顾毓忠教授、张长城教授等也卓有建树。与此同时,张维久教授、艾福成教授、刘福森教授、杨魁森教授等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哲学研究,蔡英田教授的哲学观和辩证法研究,赵永茂教授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陈庆坤教授的中国近代哲学研究,乌恩溥教授的先秦儒学研究,刘国梁教授的道教研究,顾宝田老师的中国古典哲学文献研究,张守刚教授的思维科学研究,闫志安教授的逻辑学研究,邹铁军教授的实用主义研究等都取得了国内同行十分看重的丰硕成果。吉林大学哲学系已成为学科齐全、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研究成果显著的哲学重镇。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文革”中和“文革”后进入哲学系的一代青年教师开始崭露头角。在老一辈学者的言传身教下,在思想解放的社会大潮中,他们视野开阔、思想敏锐、言词锋利。在一段时间内,他们在国内哲学论坛上以能言善讲而著称。其实人们都很明白,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大都是东北人因普通话讲得好占了便宜,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上大学前的社会工作阅历锻炼了他们的“口才”。“语言是存在的家”,他们的存在是从老师那学来的扎实的哲学史和哲学思维训练,是高清海先生家里无数次讨论所训练的“笨想”能力,是传承下来的刘丹岩老师抓住问题根本的敏锐的哲学眼光。在现代西方哲学文献还没有大量的译介过来时,当人们还不能熟练地用汉语说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和胡塞尔等的话语时,吉林大学哲学系青年教师群体的语言显得格外新锐和具有穿透力。前不久,我偶然看到一本杂志上1987年发表的高文新的文章,其中对辩证法理论的理解和论述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在“文革”后入学、任教的青年一代学者中,孙正聿教授的研究工作成果最为卓著、影响最大。正聿多年讲授列宁《哲学笔记》,兼攻黑格尔《小逻辑》,也曾为全校文科研究生讲授科学哲学导论课程,加之他青年时期即已打下很好基础的马克思经典文献的功夫,使他的哲学研究视野开阔、气势宏大。早在1990年撰写博士论文时,他已基本形成了自己对哲学的理解,哲学是一种前提批判的理论,哲学前提即是时代精神在哲学范畴中的自我意识,它实际就是不同时代哲学承诺的本体,从而马克思哲学和辩证法就是本体批判的辩证法。正聿读书、写作、思考十分刻苦,在辩证法、科学哲学、唯物史观等领域都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而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哲学观研究。已印10余万册的《哲学通论》,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用正聿自己的说法这部书是应运而生,全书就是要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在八、九十年代,孟宪忠教授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最活跃的青年学者之一,他聪明、博学、机智、敏锐。宪忠的博士论文《实践辩证法导论》,在黑格尔《逻辑学》、马克思《资本论》、列宁《哲学笔记》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较早提出了实践辩证法的概念和研究方向。他也在国内学界较早提出社会发展哲学、经济哲学等领域的研究思路,做了一些开创性的学术贡献。邴正教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以善讲故事而著称,他在中共党史、解放军史、东北地方史等领域有惊人的博学,也许是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使他走上了文化哲学、社会哲学研究的方向,取得了大批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这一时期吉林大学哲学系的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科技哲学等学科也涌现一批优秀的青年学者,姚大志的政治哲学研究、王天成的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王振林的交往理论研究、高文新的辩证法历史和理论研究、李景林的先秦儒学研究、郑家栋的新儒学研究、孙乃纪的分析哲学研究、秦光涛的意义理论研究、葛鲁嘉的本土心理学研究、刘少杰的哲学解释学研究等,都已产出第一批理论成果,开始形成学术影响。
进入本世纪以来,以贺来教授为代表的新一代青年教师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在继承吉林大学哲学学科重视基础理论、坚持史论结合、通过“笨想”而追根究底的学术传统的同时,加快了学术研究的国际化进程。他们大都有在国外名校访学的经历,贺来、邱高兴、高申春、韩志伟、元永浩、曲红梅、赵雄峰等先后到斯坦福、哈佛、弗莱堡等世界哲学重镇访学。他们有更开阔的世界哲学视野,有对国际哲学动态和发展趋势的更敏锐的感知,学术研究的选题和规范更趋于国际化。亲炙于著名哲学家罗蒂的贺来教授在生存论的辩证法、马克思与现代性以及自由主义等研究中,取得了学界公认的优秀成果,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最年轻的知名学者之一。邱高兴教授的佛学研究、李大强教授的分析哲学研究、高申春教授的现象学心理学研究等,也取得重要成果,受到学界好评。近几年调入哲学系的张盾教授、张连良教授、李为教授等也在各自领域取得优秀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张盾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已获得国内同行的高度评价。
我进入到吉林大学哲学系学习已经三十年了,但回到哲学系任教只有七年。对五十年吉林大学哲学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非我所能胜任,以上所说,只能是我个人的印象和感悟。按哲学系系主任姚大志教授的提议,我们非常仓促的选编了这本论文集,希望能起到以管窥豹、略见一斑的作用,用以纪念吉林大学哲学系建系五十周年。遗憾的是因为时间紧迫,未能收录一些已故的老教师和调离的老师的文章,即使现在在岗和在本系退休的老师也未能收录完全,在此只能请求谅解。
孙利天
二〇〇八年九月十二日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