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成果 > 中心著作 > 正文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哲学
作者:2012-06-01时间:2012-06-01来自:反思与奠基

刘福森 著

  • 出版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年06月01日
  • 收录文库:

  • 书籍简介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哲学:哲学观变革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总体性质问题。在哲学观的研究中,作者提出要用一种“非本质主义”的、非知识论的哲学观,取代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知识论的哲学观。通过哲学与科学、哲学与(民族)文化、哲学与现实、哲学与时代、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的反思,突出阐述了哲学的个性特征,强调了对待哲学的应有态度。

  • 目录
  • 第一篇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哲学观 
    第一章 哲学观: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哲学与科学:哲学不是知识学,而是问题学 
    二、哲学与文化:中国哲学存在合法性之根据 
    三、哲学与现实:哲学不是社会闲人的思维游戏 
    四、哲学与时代:哲学研究必须与时俱进 
    第二章 我们该如何对待哲学 
    一、哲学观新解:一种非本质主义的哲学观 
    二、哲学观:不是知识,而是态度 
    三、哲学评价:有用的哲学与无用的哲学 
    四、如何对待哲学史 
    第三章 从时代的发展看西方哲学的危机 
    一、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危机 
    二、传统人道主义哲学的危机 
    三、西方传统哲学的发展、进步的观念 
    第四章 我们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新哲学 
    一、海德格尔的探索 
    二、当代哲学应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发展伦理学的理论任务 
    第五章 重塑哲学的自然存在论根基 
    一、哲学的时代性与时代的哲学 
    二、西方近代主体形而上学瓦解了自然的存在论根基 
    三、重塑自然的存在论根基 
    第六章 新生态哲学论纲 
    一、一种新形态的哲学 
    二、以自然存在论为基础的生态世界观 
    三、以环境价值为核心的生态价值观 
    四、以“生命同根”为前提的生态伦理观 
    五、以“生态约束”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发展观 
    第七章 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态伦理学 
    一、伦理与文化:不同文化生长出不同的生态伦理 
    二、从中国文化的视角看:西方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困境 
    三、重建中国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原则 
    四、构建中国人自己的生态伦理学的理论难题 
    第八章 如何学习哲学 
    一、根据哲学的特征和功能确立相应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哲学的两大“功夫” 
    三、如何提高“读书”与“思考”的能力 
    四、从老师那里学什么 
    五、读、说、写 
    六、如何避免把哲学“学成”知识 
    第二篇 马克思哲学经典著作研究 
    引言 
    第九章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总体解读 
    一、出发点:异化问题 
    二、《手稿》中的“现实的人”实质上还是“抽象的人” 
    三、《手稿》中抽象的、理想的社会概念 
    四、《手稿》中的“自然”概念 
    五、站在费尔巴哈的立场上批判黑格尔 
    第十章 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评价 
    一、恩格斯对《提纲》的评价 
    二、《提纲》中的新世界观萌芽 
    第十一章 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解读 
    一、学习这部著作主要应当弄清的几个理论问题 
    二、《形态》的特点 
    三、“现实的人”:形态的出发点 
    第十二章 三部著作之间的关系 
    一、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身评价来看 
    二、从这三部著作的内容来看 
    三、从这几部著作的学习方法来看 
    第三篇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第十三章 近代哲学的危机与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 
    一、近代西方形而上学的危机 
    二、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历史转向 
    三、马克思的历史的思维逻辑就是辩证法的逻辑 
    第十四章 重新确立社会历史的解释原则 
    一、传统教科书的缺陷 
    二、解释原则的变革 
    三、基本观念的变革 
    四、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五、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方法论原则 
    六、当代社会发展给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的问题 
    第十五章 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质 
    一、关于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哲学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革命变革 
    三、马克思哲学是不是人道主义 
    第十六章 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 
    一、历史科学和历史观 
    二、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 
    三、马克思哲学的两重性及人们对马克思哲学的误解 
    第十七章 从实践本体论到历史生存论 
    一、历史转向:从科学逻辑向历史逻辑的转变 
    二、现实的人: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出发点 
    三、历史生存论: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质 
    参考文献

下载本书PDF
    •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