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林 著
本书旨在系统地梳理、分析研究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社会背景条件下的现代西方交往理论。诉诸不同基点上的现代西方交往理论,尽管理论架构、运思路数各异,但它们都是以人的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为支点,去说明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网络结构关系,阐明交往活动在人类的文化传承、历史演进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都是以消解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元对立、突破“方法论的唯我论”为其理论的出发点,显示出现代西方哲学在从近代哲学的“观念论”向“语言学”的转换中,已由传统哲学囿于意识的理性主体、主客问题的研究转向实践主体、主体际问题的研究,以及越来越贴近生活的“实践转向”。
第一章 德国交往理论
第一节 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理论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准本体论的共在理论
第三节 伽达默尔的语言理解游戏
第四节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第二章 法国交往理论
第一节 萨特:“他人就是地狱”
第二节 梅洛—庞蒂的“他人与人的世界”
第三章 美国交往理论
第一节 皮尔士的交往的符号学理论
第二节 詹姆士的符号现象学
第三节 杜威的民主交往理论
第四节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