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成果 > 中心著作 > 正文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作者:2013-03-01时间:2013-03-01来自:反思与奠基

贺来 著

  • 出版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年03月01日
  • 收录文库: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 书籍简介
  •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包含五个部分:第一章“现当代哲学与抽象‘主体性’批判”,着重对现当代哲学中“主体性”批判思潮进行深入的反思。第二章“‘价值主体’:‘主体性’不可消解的维度”,充分吸收现当代哲学的积极成果,从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对于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理解“主体性”思想的合理内核、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的理论内涵、思想旨趣和理论变革进行了专门探讨与阐发。 
    第三章“‘主体性’原则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进一步探讨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变革与主体性原则的深层关系,通过这种探讨,揭示马克思哲学所具有的当代性。 
    第四章“个人生活的目的与社会生活的统一性:‘个人主体性’的合法性及其限度”,首先从“个人生活的目的”这一问题出发,围绕着个人主体性的合法性及其限度,对如何维护个人主体性不可剥夺的存在价值进行充分的讨论。 
    第五章“‘主体性’与‘自由’和‘启蒙’概念的重新反思”,对那些与“主体性”原则、与“主体性”哲学内在相关,同时也是现当代哲学中引起充分争议的重大课题进行了专门探讨。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以上各章内容既相互关联,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试图从不同角度对“主体性”及与之相关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究,展开“主体性”原则的当代视野,阐发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富有当代价值的核心内涵,从而推动关于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的深度研究。

  •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现当代哲学与抽象“主体性”批判 
    一、抽象“主体性”与意识形态批判 
    二、“主体性”批判与社会批判规范基础的反思 
    三、“认知主体”的存在方式及其批判:以海德格尔为例 
    四、“主体性”批判的意义及其限度 
    第二章“价值主体”:“主体性”不可消解的维度 
    一、从“认知主体”到“价值主体” 
    二、“主体性”原则与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三、“主体性”观念的价值内涵与中国语境 
    四、确立价值信念的真实主体与应对价值虚无主义的挑战 
    第三章“主体性”原则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一、人现实的“主体性”与“抽象对人统治”的破除 
    二、辩证法与人的“主体性存在” 
    三、“主体性”与人的理解原则的重大变革 
    四、“主体性”与“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 
    第四章个人生活的目的与社会生活的统一性:“个人主体性”的合法性及其限度 
    一、“诗性”的自我创造与个人生活的目的 
    二、“个人主体性”的限度与社会生活统一性的哲学论证 
    第五章“主体性”与“自由”和“启蒙”概念的重新反思 
    一、“主体性”与“后形而上学”视野中的自由观 
    二、哲学的启蒙功能与人的自我解放 
    三、个体性“哲学自我”的显明:哲学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 
    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本书PDF
    •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