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中心荣获“吉林大学‘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2.中心召开“分配正义”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政治哲学论坛。
3.中心举办“学术心得大家谈”系列活动。
4.姚大志项目“制度文明的哲学理念创新”获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
5.王庆丰入选2016年度“”。
6.孙正聿论文被《新华文摘》三次全文转载。
7.孙正聿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
8.孙正聿参加2016年度“”评审会。
9.孙正聿为中纪委培训中心作报告。
10.孙正聿为省人社厅做报告。
11.邴正为吉林省纪委做学术报告。
12.邴正为吉林市委党校做报告。
13.孙利天为吉林大学党委中心组作辅导报告。
14.孙利天在吉林省作家协会讲座。
15.邴正在江西财经大学讲座。
16.张盾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讲座。
17.张盾为东北师范大学讲座。
18.中心成员参加一系列学术会议。
19.邴正赴台湾辅仁大学进行学术访问。
1.中心荣获“吉林大学‘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2016年12月5日,吉林大学召开“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总结表彰暨“十三五”科研工作部署大会。会议总结了我校“十二五”期间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成绩,表彰了“十二五”期间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科学科研工作先进单位、表彰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先进个人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先进工作者。
我中心荣获“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称号,邴正、孙正聿、孙利天、贺来、姚大志、张盾、王庆丰等七人获得“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先进个人称号,朱文君获得“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
2.中心召开“分配正义”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政治哲学论坛。
10月29-30日,由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共同主办的“分配正义”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政治哲学论坛在吉林大学举办。此次会议是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教授王立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应得:正义的维度”的成果。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近2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正义诸原则、正义与权利、正义与公平、正义诸问题等话题展开讨论。
3.中心举办“学术心得大家谈”系列活动。
12月25日,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联合哲学社会学院主办的“学术心得大家谈”活动拉开帷幕。中心副主任孙利天教授以“坚持和从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方式”作为系列活动第一场的主题,为学院师生讲述自己的学术心路。
“学术心得大家谈”活动是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组织的系列座谈活动,拟邀请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与学院青年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交流个人的学术观点和学术心得,兼论治学方法和治学经验,并针对当前学术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专题讲解与讨论。活动方式为上午专家讲座,下午与青年学者交流讨论。
4.姚大志项目“制度文明的哲学理念创新”获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立项。
11月3日,姚大志的项目“制度文明的哲学理念创新”获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立项。项目批准号为16JJD720008,获得经费80万元。该项目以制度为主题,通过阐发制度背后的哲学理念来揭示现代制度文明,而制度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这种“制度文明的哲学理念创新”研究构成了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的“十三五”重大项目“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理念创新”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
5.王庆丰入选2016年度“”。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对2016年度“”建议人选进行公示的通知》。经高校推荐、通讯评审、会议评审等程序,2016年度""建议人选名单共445名,中心王庆丰教授入选2016年度建议名单。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为提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地位,振兴中国高等教育,于1998年共同筹资设立的专项高层次人才计划,该计划包括实行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和成就奖两项内容。
6.孙正聿论文被《新华文摘》三次全文转载。
中心主任孙正聿发表于2016年8月8日《人民日报》的论文《哲学理念创新与文明形态变革》被《新华文摘》2016年第22期全文转载。文章指出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其基本功能是对人类文明进行理论总结和思想升华,塑造新的时代精神。当代中国哲学应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以理念创新推动人类文明形态变革。
中心主任孙正聿的论文在2016年度内3次被《新华文摘》转载,前两篇分别是发表于《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的论文《标准与选择:我们时代的哲学理念》被《新华文摘》2016年第6期全文转载;发表于2016年7月7日《光明日报》的论文《马克思与我们》被《新华文摘》2016年第18期全文转载。
7.孙正聿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
12月22日《人民日报》在理论专栏刊发孙正聿文章《学者的生活方式》。文章认为,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学者的生活方式是围绕做学问形成的,它应当有四个特点:做学问,要志于斯且乐于斯;做学问,既要有“平常心”,又要有“异常思”;既要“美其道”,又要“慎其行”。做学问,要“忙别人之所闲,闲别人之所忙”,致力于钻研,不屑于钻营;做学问,需要学者之间人格上相互尊重、治学上相互欣赏、学问上相互批评。
8.孙正聿参加2016年度“”评审会。
10月26日,中心主任孙正聿在北京参加由教育部主持的2016年度“”评审会,并担任哲学学科召集人。
9.孙正聿为中纪委培训中心作报告。
10月13日,中心主任孙正聿应邀为中纪委北戴河培训中心做题为“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的报告。
10.孙正聿为省人社厅做报告。
10月21日,中心主任孙正聿为吉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做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报告。
11.邴正为吉林省纪委做学术报告。
10月20日上午,中心研究员邴正为吉林省纪委做学术报告。
12.邴正为吉林市委党校做报告。
10月20日下午,中心研究员邴正为吉林市委党校做报告。
13.孙利天为吉林大学党委中心组辅导报告。
11月17日,吉林大学关于召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中心副主任孙利天为校党委中心组作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辅导报告,报告以“让理论学习取得实效”为题。在报告中,孙利天强调理论学习要真实地起到作用,需要落实到改变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也需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
14.孙利天在吉林省作家协会讲座。
2016年12月22日,中心副主任孙利天应邀为吉林省作家协会组织的作家培训班做题为《如何创作思想精神的文艺》的讲座。孙利天用哲学话语将如何寻求思想精神的文艺娓娓道来,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讲述如何为人民大众创造优秀的精神食粮。
15.邴正在江西财经大学讲座。
10月24日晚,中心研究员邴正应邀到江西财大人文学院作题为“当前文化发展趋势与矛盾”的学术讲座。
16.张盾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讲座。
10月27日上午,本中心张盾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作了题为《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对马克思的一种主观性理解》的专题讲座。同日下午,张盾又在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作《美学散步:从柏拉图到马克思》的学术报告。
17.张盾为东北师范大学讲座。
11月10日下午,张盾教授在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作专题讲座,题目为《展望美学的新转向: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
18.中心成员参加一系列学术会议。
10月15日,中心副主任孙利天赴江苏师范大学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江苏师范大学共同主办,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社科处承办的“自由、秩序与规则—法学与哲学的对话”首届高层论坛。
10月16日,中心副主任孙利天参加江苏师范大学哲学范式研究中心与《江海学刊》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暨出场学理论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光明日报》、《江海学刊》、《理论探讨》等报刊杂志社,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编译局、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和我校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10月17日,中心研究员邴正赴延边大学参加由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和吉林省民委共同主办的第四届跨界民族论坛,并作题为“中国文化的多元复合性与全球化的挑战”的主旨报告。
10月19日,中心研究员邴正参加在吉林省委党校召开的2016年度吉林省高端智库论坛。该论坛以“面向未来的吉林智库:创新·发展·超越”为主题,邴正发表讲话。
10月21日,中心研究员邴正参加了由中国法学会主办,吉林省法学会、吉林大学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日韩法律论坛暨第四届东北亚法律论坛”。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蒙古、俄罗斯、美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的法学法律界专家学者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工信部、国务院法制办的代表共150多人参加了本届论坛。邴正为东北亚法律研究中心揭牌并发表讲话。
10月22日,中心研究员邴正参加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中共吴江区委宣传部联袂举办的“纪念费孝通教授‘江村调查’80周年学术纪念会”。纪念会在吴江七都镇太湖大讲堂举行,邴正参加本次纪念会议并致辞。
12月2日,中心研究员姚大志、李大强参加了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本次年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召开,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编辑部联合承办。姚大志做大会发言,李大强做分会场发言。
12月24日,中心研究员邴正作为社会学学会会长参加了吉林省社会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并发表讲话。本次年会主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东北振兴”。邴正在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多元文化时代,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主流文化建设。在网络时代,要做大做强主流文化,充分注重话语领先权效应、团队声援效应、海量信息效应、权威话语效应、新热点效应,为形成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社会共识与认同提供文化价值观基础。
19.邴正赴辅仁大学进行学术访问。
11月24日至30日,中心研究员邴正率由我校和东北师范大学等在校教师组成的交流团,应邀赴台湾参加了由台湾辅仁大学主办的“2016年社会学习与身心复元—障碍者的社会生活”学术研讨会。辅仁大学副校长袁正泰教授会见了交流团成员,双方就关于加强两岸学术交流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会上,邴正教授等学者的发言引起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