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奠基 在 星期一, 12/07/2015 - 09:43 提交
2014年第3期(总第41期)
目 录
1、吉林省第八届哲学学会在我中心召开。
2、孙正聿教授当选吉林省社科联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
3、孙正聿教授在北京出席“2011工程”评审会。
4、孙正聿、孙利天教授参加“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研讨会”。
5、张盾教授新著《黑格尔与马克思政治哲学六论》出版。
6、孙正聿、贺来教授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7、刘福森教授在《哲学研究》发表论文。
8、王福生教授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9、孙正聿教授在《求是》发表论文。
10、孙正聿教授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论文。
11、王立教授在“博思大讲堂”做“正义与平等”学术讲座。
12、长春电视台“发现长春”专栏播出“哲人孙正聿”。
1、吉林省第八届哲学学会在我中心召开。
2014年6月8日,吉林省第八届哲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吉林大学匡亚明楼第一会议室召开。吉林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刘亚政研究员代表省社科联领导讲话,孙正聿作为上一届理事长做了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总结。本次大会选举了新一届理事会,我中心孙利天教授当选为新一届吉林省哲学学会理事长,孙正聿教授当选名誉理事长。贺来教授、张连良教授、张盾教授、姚大志教授当选为副理事长,贺来教授兼任秘书长。孙利天教授作为新一届理事长讲话。
2、孙正聿教授当选吉林省社科联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
在4月19日召开的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我中心主任孙正聿、孙利天教授参加会议。孙正聿教授当选吉林省社科联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孙利天教授当选为常务委员。会议还举办了“面向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中心副主任孙利天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梦’的民族特点和世界意义”的报告。
3、孙正聿教授在北京出席“2011工程”评审会。
5月28至30日,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应邀参加由教育部举办,北京工业大学承办的“2011协同创新工程”评审会。
“2011计划”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
种类型。按照“2011计划”的目标,未来,国内一批高校将从重大前瞻性科学问题、行业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突出问题出发,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优势,联合国内外各类创新力量,建立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逐步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4、孙正聿、孙利天教授参加“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研讨会”。
6月14日,“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研讨会”在南京大学高研院会议厅举行。研讨会由南京大学主办、南京大学出版社和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共同承办,邀请了来自全国15所高校的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社会学四个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学者参加。南京大学副校长杨忠主持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张异宾、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杨平分别在会议上发表了讲话。
孙正聿、孙利天教授参加了会议,了解了“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项目的缘起和获得资助的情况,并听取了张异宾教授对“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数据库平台入库图书遴选的工作流程和基本框架的详细说明。对“中文学术图书索引”工程的意义和价值、已经完成的工作和未来将产生的社会影响都给予了积极评价,对项目的宗旨与效果、遴选方式、指标体系和权重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切实可行的建议,并在指标体系建构和入库图书遴选等一些基本问题上达成共识。
5、张盾新著《黑格尔与马克思政治哲学六论》出版。
张盾、田冠浩著《黑格尔与马克思政治哲学六论》,最近由学习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书目。 全书共计46万字,由“绪论”和六个“论题”组成:(1)“论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传承”,(2)“论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历史理论”,(3)“论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的关系”,(4)“论劳动与财产权问题”,(5)“论个人原则与社会原则的关系”,(6)“论基督教背景中的黑格尔与马克思”。
6、孙正聿、贺来教授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孙正聿教授发表在《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1期的论文《<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被《新华文摘》2014年第11期全文转载。文中提出研究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诉诸马克思毕生研究的伟大成果《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类解放的“新世界观”。《资本论》在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及其政治经济学的双重批判中,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不仅反映和表达了我们时代的时代精神,而且塑造和引导了新的时代精神,因而《资本论》既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贺来教授发表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1期的论文《重温“无知”的智慧:哲学当代复兴的重要起点》,被《新华文摘》2014年第8期全文转载。作者认为“自知无知”乃智慧之母。但现代人最容易遗忘的正是人的这一与生俱来的“无知”本性。这种遗忘无论对于哲学的发展,还是对于人们健康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秩序的生成,都带来了严重后果。这使得重温“无知”的智慧,已成为当代哲学不可回避的课题。“无知”的自觉,既是当代哲学自我理解的重要维度,也是价值规范当代重建的重要条件,还是良好社会秩序的重大思想前提。这一切表明:重温“无知”的智慧,已成为哲学当代复兴的重要起点。
7、刘福森教授在《哲学研究》发表论文。
刘福森教授在《哲学研究》2014年第4期发表《“哲学就是哲学史”命题的是与非》一文。作者认为“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命题是黑格尔的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哲学观的一个基本命题,它不能成为马克思哲学观的命题。马克思否认有超越哲学史之上的“一般哲学”的存在,把现实的哲学理解为哲学家个人的特殊哲学。马克思在哲学观问题上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哲学的革命性、创新性、批判性、时代性和社会历史性。“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命题只能解释哲学的过去,不能解释哲学的创新和革命性变革。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观不再仅仅用哲学史(精神史)去解释哲学(精神),而是把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变革看作是哲学创新和变革的现实基础。
8、王福生教授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王福生教授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第1期的论文《重温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6期全文转载。作者认为通过《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两部著作,柯尔施清晰地向我们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质、哲学基础及其批判的和革命的本质。这种揭示平实而严整,既有独创性又合乎马克思的本意,但也可能正因如此,柯尔施在国内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受到的重视明显不够,而且还有诸多误解。重温柯尔施所诠释的马克思主义观,不仅有助于恢复柯尔施的本来面目,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9、孙正聿教授在《求是》发表论文。
孙正聿教授在《求是》2014年第9期发表题为《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文章。作者在开篇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和一句空洞的套话,也不是走一走、看一看和想一想、说一说就能做到的。“实际”的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实际”的本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就要有比较丰富的科学知识,就要有很强的理论思维水平,还要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他提出只有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了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调查才会切实,研究才会深入,学习才会认真,能力才会增强,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说到”、“做到”。
10、孙正聿教授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论文。
孙正聿教授在2014年4月27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题为《塑造“文明的活的灵魂”——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责任与使命》的论文。文章指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责任与使命,集中体现为反映和引导时代精神,塑造“文明的活的灵魂”。
文章从“增强问题意识和理论自觉”、“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思维”、“培育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三个方面解读如何塑造“文明的活的灵魂”。指出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培育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用社会的价值理想、价值导向、价值规范和价值标准规范个人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认同和价值选择,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承担的重要责任与使命。
11、王立教授在“博思大讲堂”做“正义与平等”学术讲座。
2014年6月4日下午1点,应吉林工商学院邀请,中心研究员王立教授在卡伦湖校区一教A区117报告厅做“博思大讲堂第二十讲”:“正义与平等”的学术报告。报告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兴起与发展、平等作为政治哲学的主题、平等正义的理论建构、当代政治哲学对平等的反叛和批驳等几个方面,将当代正义理论的理论画卷展现在听讲者面前。
12、长春电视台“发现长春”专栏播出“哲人孙正聿”。
长春电视台于6月份面向观众播出专栏“哲人孙正聿”,该专题纪录片分文三部:《向天之问》、《书生意气》、《君子如兰》。纪录片以孙正聿教授日常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为背景,讲授了孙正聿教授通过艰苦努力、不懈探索和勤奋工作,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为繁荣我国哲学事业做出的重要的贡献。本栏目将孙正聿教授从事哲学探索的思想路径结合坚韧勤恳的生活态度娓娓道来,也让广大观众感受到了一代哲人风范。
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送:校领导、校长助理、学校相关部门、相关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责任编辑:张盾 电子信箱:zhangdu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