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工作 > 中心简报 > 正文
反思与奠基 在 星期一, 12/07/2015 - 09:41 提交

 
 
 
2012年第4期(总第34期)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2012年10月8日
 
 
 
目      录
    

1、我中心主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课题”学术研讨会。
2、“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3、中心成员出席2012哲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

4、中心主任孙正聿、中心副主任贺来获准国家社科基金立项。

5、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出席中共中央编译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成立学术研讨会暨《新马克思主义评论》首发式。

6、中心副主任贺来在《哲学研究》发表论文。

7、中心副主任孙利天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8、中心主任孙正聿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

9、高清海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下册)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

10、中心副主任贺来著作《“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马克思哲学“主体性”问题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11、中心主任孙正聿作系列学术报告。

12、中心主任孙正聿参加系列评审活动。

13、中心主任孙正聿荣获“感动长春劳动模范”称号。

14、中心研究员张盾、漆思荣获“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5、《吉林大学报》采访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

16、中心研究员王庆丰赴上海和杭州参加学术活动。

17、中心主办系列“哲学名家讲座”。
 

1、我中心主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课题”学术研讨会。
2012年8月3日至4日,由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和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课题”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央党校、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和《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杂志的30余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此次会议旨在全球化的时代境遇中反思和深化我们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会学者围绕“思想史境遇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作为学说、学术和学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明的新形态”四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黑龙江大学张奎良教授、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南开大学王南湜教授、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作了大会主题发言。在大会主题发言和自由发言阶段,与会学者就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8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共同举办的“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兰州商学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吉林大学副校长吴振武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贺来教授大会致辞。在两天讨论中,与会学者就“当代中国与当代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当代反思”、“当代中国与中国古代哲学”三个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这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准的学术研讨会,当今中国哲学史界的领军人物基本到会,大家围绕会议主题积极发言,讨论热烈。本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有力推动了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深入展开,有力促进了我校中国哲学研究的发展。
3、中心成员出席2012哲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
2012年7月7日,辽宁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办、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2012哲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沈阳隆重召开。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孙洪敏、黑龙江大学副校长丁立群、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谢地坤、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张奎良、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等国内近30位知名专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编辑室部主任孙麾,《哲学研究》编辑部常务副主编朱葆伟、编辑部主任鉴传今,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副主任李惠斌,《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主编冯雷以及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授参加了会议。与会的30余名专家围绕中国哲学的前沿问题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讨,针对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及面临问题做了深入的理性剖析,并对哲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现实与逻辑相统一的展望。我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副主任孙利天教授、主任助理张盾教授、中心专职研究员王天成教授、王庆丰教授等参加了此次会议。
4、中心主任孙正聿、中心副主任贺来获准国家社科基金立项。
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的《〈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获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立项,项目编号为12&ZD107,资助额度为80万元。本次立项是孙正聿教授自2004年获得首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来,第二次重大项目立项。自此,我中心已经共获得三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中心副主任贺来教授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哲学发展趋势》获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
5、中心主任孙正聿出席中共中央编译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成立学术研讨会暨《新马克思主义评论》首发式。
8月16日—17日,中共中央编译局召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成立学术研讨会暨《新马克思主义评论》首发式。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俞吾金,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异宾,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峰,江苏师范大学校长任平,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梁树发等嘉宾代表致辞,对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各地享誉盛名的专家学者共10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就“新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6、中心副主任贺来在《哲学研究》发表论文。
中心副主任贺来教授在《哲学研究》2012年第7期发表《哲学的“中道”与思想风险的规避》一文。全文分为三大部分:一、哲学的“两面性”及其思想风险;二、哲学的两面性与自我异化的思想根源;三、哲学的“中道”:思想风险的自我规避。文中指出,哲学是一种具有“两面性”的复杂存在,包含着“自我异化”的思想风险,从事哲学是一种“思想冒险”,哲学的思想、话语和行动既有可能带来“善果”,也有可能结成“孽缘”。放弃哲学“自恋”与“自贬”这两种极端的自我理解形式,在二者的“中道”中把哲学理解为一种既平凡普通又禀赋独特精神品格的超越性思想,是克服这一困境的重要前提。这使哲学成为一种“内在而超越”的批判性活动,并因此确立起哲学独特的精神品格与内在尊严。既放弃霸权,又拒斥自我放逐;既放弃“自我神圣”,又拒绝“自我矮化”,在凡俗的世界中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天职”,这就是哲学的“中道”。只有这样,哲学才能避免自我异化的命运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思想风险,真正成为推动自由生活的积极力量。
7、中心副主任孙利天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中心副主任孙利天教授、张岩磊博士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2期的论文《多元基础主义的哲学观》,被《新华文摘》2012年第14期全文转载。文中指出:尽管各派现代西方哲学家都在力图反对传统西方哲学中的基础主义,但是在他们批判基础主义的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新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说,现代哲学的多元基础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最为根本的挑战在于,以既往的传统形而上学基础主义的思维模式切入世界这个混沌,我们容易限于同一性的死亡哲学;而取消同一性的基础主义的哲学观听任多元、相对主义的哲学观实际上又容易使世界陷入混沌而使人无所适从。如何面对这种多元基础的事实,如何重新选择一种平面切入现实的混沌?我们在此以一种多元基础主义的哲学观,即“文化的相对——哲学的绝对”的哲学观,尝试作一回应。
8、中心主任孙正聿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
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发表《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逻辑学>与<资本论>双重语境中的<哲学笔记>》一文,共计24版。该文是孙正聿教授进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辩证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文中指出:列宁《哲学笔记》的辩证法,主要是在黑格尔《逻辑学》与马克思《资本论》双重语境互动中所形成的关于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一致”的辩证法。由于不理解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思想,不仅造成了把辩证法当成“实例的总和”和“抽象的方法”的“两极相通”,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变成朴素的辩证法和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变成直观反映论的“双重还原”,而且特别是导致了把列宁的辩证法归结为与“实践论的辩证法”相区别的“认识论的辩证法”,从而曲解了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因此,在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是深化对列宁《哲学笔记》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思想的理解。
9、高清海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下册)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再版。
高清海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下册)2012年5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民出版社先后于1985年和1987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下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是8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的一部标志性成果,出版之后,得到国内外学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评价。这部著作凝结着高清海先生的心血和吉林大学哲学学科的集体智慧,该书的重版对于吉林大学哲学学科的发展,甚至整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都具有重大的思想史意义。
10、中心副主任贺来著作《“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马克思哲学“主体性”问题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1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名单。中心副主任贺来教授的著作《“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马克思哲学“主体性”问题研究》入选。贺来教授的成果是继孙正聿教授《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之后,中心入选的第二部著作。《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每年评审一次,申报成果应当已经完成且尚未公开出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封面、统一版式、统一标准”的方式组织出版,并对入选作者进行表彰。
11、中心主任孙正聿作系列学术报告。
9月13日,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在北京为中组部培训的司局长班作了题为《人的精神家园》的学术报告;9月24日,为2012级文科研究生作了题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学术报告。
12、中心主任孙正聿参加系列评审活动。
7月14日,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在北京评审“”;8月27日-31日,在北京参加《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评审会,并担任哲学组召集人。
13、中心主任孙正聿荣获“感动长春劳动模范”称号。
9月28日,长春市召开“感动长春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获得“感动长春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4、中心研究员张盾、漆思荣获“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8月,我中心张盾、漆思教授获得“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
15、《吉林大学报》采访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
在第2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吉林大学报》采访了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并在专栏“最美红烛”中刊登他的典型事迹。由哲学社会学院孙正聿教授始创于1994年、并于次年走进吉大课堂的《哲学通论》,在近20年的时间里已经启蒙了无数吉大学子的哲学思辨之路,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应用,这门课程的视频通过网络公开后得到了广大网民的认同与支持。继2003年《哲学通论》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后,视频版被选入2011-2012年“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是对孙正聿教授20载耕耘的肯定,也是第2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的礼物。
孙正聿教授在制作视频课程时依旧秉承自己的授课理念,他将这种理念简单可概括为“有理”“讲理”。“有理”就是把道理搞清楚,“讲理”就是把道理讲明白。教学内容则以坚实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启发性的“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思维方式”到阐释性“哲学的主要问题”再到介绍性的“哲学的历史演进”与“哲学的当代课题”每一节都有权威性学术论文做基础,每一节内又分三至四个部分,由浅至深,层层递进,逻辑严谨。以哲学的历史性为纵向线索,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本属性,使课程从性质上与国外同类课程产生质的区别,形成自我特色的同时又毫无说教色彩。孙正聿教授十分注重“讲理”的艺术,他认为授课与演艺一样需要技巧和手法。在他成竹在胸的内容讲授过程和挥洒自如板书间,视频公开课受众可以切身体会到孙正聿教授“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撞击学生的理论思维,提升学生的理论境界”的哲学教学基本理念,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认同学术、学科和学问,形成做学问的自觉意识。随着网络媒体对现实生活的渗透逐渐深入,作为国家精品视频课程《哲学通论》的传播空间不可限量,更多的人将在孙正聿教授的指导下走近哲学、走进哲学。
16、中心研究员王庆丰赴上海和杭州参加学术活动。
8月13日-20日,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于举办“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首届高级研修班”。我中心专职研究员王庆丰教授参加了本次高级研修班。
9月21—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共同主办的“我们时代的哲学与心灵”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来自10余所大学及科研单位的近30位学者与会。我中心专职研究员王庆丰教授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并作了题为“金融资本批判——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当代效应”的大会主题发言。
17、中心主办系列“哲学名家讲座”。
我中心与哲学社会学院主办系列“哲学名家讲座”:8月24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央文史馆馆员陈来教授作了题为“近代的国学观念与国学研究”的学术讲座;8月25日,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杨国荣教授作了题为“现象学与中国哲学”的学术讲座,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宋志明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哲学精神”的学术讲座;8月26日,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郭齐勇教授作了题为“关于儒家政治哲学的思考”的学术讲座,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哲学系冯达文教授作了题为“重评汉唐儒学的宇宙论”的学术讲座。
 
 
 
 
 
 
 
 
 
 
 
 
 
 
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送:校领导、校长助理、学校相关部门、相关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责任编辑:张盾                电子信箱:zhangdun@sina.com

发行时间: 
星期一, 十月 8, 2012
    •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