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奠基 在 星期一, 12/07/2015 - 09:41 提交
2013年第1期(总第35期)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2013年1月8日
目 录
1、我中心主办“《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学术研讨会”。
2、我中心成员获吉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3、孙正聿、漆思出版新著。
4、孙正聿获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立项。
5、中心成员获准《吉林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2011-2020)》部分资助计划立项。
6、《光明日报》刊发孙正聿讲话《以坚定的理论自信推进理论建设》。
7、孙正聿在《哲学研究》发表论文。
8、贺来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
9、《北京日报》专访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
10、孙正聿、王庆丰赴南京大学参加“第二届中韩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
11、张盾赴清华大学参加“第二届京津马克思哲学论坛”。
12、孙正聿赴北京大学出席“世界华人哲学家会议”,主讲北京大学百年系庆“哲学与当代中国”系列讲座。
13、孙正聿作系列学术报告。
14、刘福森出席“生态文明:国际视野与中国行动——第二届中国环境伦理学国际研讨会暨2012中国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年会”。
15、漆思赴美出席“文学、历史与思想的互动”国际学术研讨会。
16、孙正聿出席清华大学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成立大会。
17、孙正聿、张盾赴上海参加“现代化:中国与世界”高端学术论坛首届会议。
18、孙正聿赴南京和北京参加学术会议。
19、中心成员出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世界”全国学术研讨会。
20、韩志伟出席第一届异质性哲学研讨会。
21、孙正聿出席“省理论工作座谈会”。
22、漆思为广东市委办公厅干部作培训。
23、漆思出席长春市政协十二届第一次会议。
24、孙正聿荣获十一届全国政协优秀提案。
25、孙正聿访谈《“会饮”哲学 聆听幸福——对话孙正聿教授》被中国研究生媒体联席会评为“优秀人物访谈”。
1、我中心主办“《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学术研讨会”。
11月10—12日,由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办的“《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安阳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围绕“《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政治经济学批判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资本论》与哲学的未来”等议题展开研讨。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孙正聿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国内关于《资本论》哲学思想的研究大致有三:一是在承认《资本论》是经济学巨著的前提下,揭示和发掘其中的哲学思想;二是在从不同学科视域阅读《资本论》的前提下,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主要内容阐释《资本论》的哲学思想;三是在承认《资本论》是作为“一整块钢铁”的马克思主义的集中体现的前提下,肯定马克思的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的统一,并在“三大批判”的统一中阐释《资本论》的哲学思想。与会者认为,必须对《资本论》及其手稿、通信、相关论著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文本研究,对文本中的哲学思想作出思想史的梳理、辨析、概括和阐释,加强文献积累和思想积累,面向现实重大问题,回答现实向哲学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
2、我中心成员获吉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我中心成员荣获吉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项,其中,孙正聿教授、邴正教授、贺来教授、张盾教授荣获一等奖。
3、孙正聿、漆思出版新著。
11月5日,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的著作《人生哲学读本》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著作由国家出版基金立项,并被列入新闻出版总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双百”出版工程重点出版物;孙正聿教授的“哲学家寄语青少年丛书”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套丛书是面向青少年学生撰写的启蒙性、普及性哲学读物,丛书包括《哲学的修养》、《人的世界》、《现代思维方式》、《现代审美意识》、《现代价值观念》五部著作,必将对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心研究员漆思教授主编的吉林大学青年文化书院院刊《文化中国论丛》第一辑《文化的力量》2012年6月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担任该论丛的顾问,并为论丛作了“论文化建设的魂与体”的序言。
4、孙正聿获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立项。
12月27日,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的《人的精神家园》获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立项。
5、中心成员获准《吉林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2011-2020)》部分资助计划立项。
为贯彻落实《吉林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2011-2020)》,学校开展了“行动计划”部分资助计划。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的《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获准“学术名家自由探索计划”项目立项;中心副主任贺来教授的《当代哲学基础理论重大问题研究》获准“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立项;中心研究员漆思教授的《当代中国哲学道路的话语理论体系研究》获准“青年学术领袖培育计划”项目立项;中心研究员王庆丰教授的《〈资本论〉哲学思想解读史研究》获准“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
6、《光明日报》刊发孙正聿讲话《以坚定的理论自信推进理论建设》。
近日,《光明日报》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开创高校社科发展新局面”为题刊发了一组讲话。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发表了题为《以坚定的理论自信推进理论建设》的讲话,指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就要明确理论使命,坚定理论自信,增强研究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深化理论研究,推动理论队伍建设。该讲话被《中国高等教育》、《吉林日报》、《新长征》等刊转载。
7、孙正聿在《哲学研究》发表论文。
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在《哲学研究》2012年第11期发表《恩格斯的“理论思维”的辩证法》一文。文章指出:在理论思维的层面上系统地阐述辩证法,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的重大贡献。这具体地表现在恩格斯全面地概括和总结了科学史、哲学史和人类史所体现的思维方式的历史演进,深入地探讨和阐发了经验思维与理论思维、科学思维与哲学思维的关系,具体地揭示和论证了辩证法与理论思维方式、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辩证法与自然科学成果、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与科学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和阐述恩格斯的理论思维的辩证法,回应对恩格斯辩证法的各种批评,是在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重要课题。
8、贺来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
中心副主任贺来教授发表在《哲学研究》2012年第7期的论文《哲学的“中道”与思想风险的规避》,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5期全文转载。全文分为三大部分:一、哲学的“两面性”及其思想风险;二、哲学的两面性与自我异化的思想根源;三、哲学的“中道”:思想风险的自我规避。
9、《北京日报》专访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
11月5日《北京日报》以《我看哲学和哲学教育的特性》为题刊发了孙正聿教授的专访。孙正聿教授以黑格尔和冯友兰为例谈到,哲学作为一门“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的学问,其意义在于引导人们“尊敬他自己,并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因而哲学具有教育的本性,凝重、亲切和睿智的哲学与哲学教育,能够提升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人生境界,使人认识自己、涵养自己、反省自己、尊重自己。
10、孙正聿、王庆丰参加“第二届中韩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
10月12日,“第二届中韩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在南京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围绕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视角与范式更新、马克思主义与中韩特色发展道路、马克思哲学与当代资本主义批判、马克思思想与文献学研究等主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讨论。与会学者纷纷表示,希望论坛能够越办越好,推动两国学界走出一条适合本土国情、具有东亚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道路。我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中心专职研究员王庆丰教授参加了本次论坛。孙正聿教授做了“范畴与范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与逻辑”的大会主题发言,并与与会的韩方学者做了充分的学术交流。
11、张盾赴清华大学参加“第二届京津马克思哲学论坛”。
10月19日至10月20日,由清华大学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哲学系主办的第二届京津马克思哲学论坛于清华大学成功举行。日本著名学者柄谷行人教授应邀做了题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学术报告。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会议主要围绕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即究竟是“从康德来解读马克思”,还是“从黑格尔来解读马克思”展开讨论。会议气氛热烈,讨论深入而富有成效。中心主任助理、专职研究员张盾教授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做了题为“从个人原则到社会原则——“道德政治”谱系中的黑格尔”的大会主题发言。
12、孙正聿赴北京大学出席“世界华人哲学家会议”,主讲北京大学百年系庆“哲学与当代中国”系列讲座。
10月18—19日,世界华人哲学家会议在京举行。该会议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百年系庆系列活动之一,主题为“思想经典的现代诠释”和“世界语境与中国文明”。来自中、美、加等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华人学者就“中西哲学经典的现代意义”、“中国文明与现代世界的处境”、“各大文明的对话沟通”等议题展开了研讨。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出席会议,并主持第5场研讨“古今中西之间”。
10月27日,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在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101做了题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历史与逻辑 使命与走向”。本次讲座是北京大学百年系庆“哲学与当代中国”系列讲座第一场。孙正聿教授讲座受到了与会师生的热烈欢迎。讲座之后,孙正聿教授与北大师生进行了充分而又亲切的交流。
13、孙正聿作系列学术报告。
11月1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举办了博士生指导教师科学道德宣讲报告会,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为全校各学科近200位2009年以来聘任的博士生指导教师作了题为“弘扬科学道德,培育优良学风,做一名合格的博士导师”的精彩报告。
12月16日,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为吉林大学首届全国哲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作了题为《哲学的品味与哲人的追求》的学术报告。
14、刘福森出席“生态文明:国际视野与中国行动——第二届中国环境伦理学国际研讨会暨2012中国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年会”。
10月26-28日,“生态文明:国际视野与中国行动——第二届中国环境伦理学国际研讨会暨2012中国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年会”在中国黄山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心研究员刘福森教授出席会议,并作大会发言。
15、漆思赴美出席“文学、历史与思想的互动”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2年11月9-12日,中心研究员漆思教授参加了美国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以“文学、历史与思想的互动”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等国的40多位人文学者出席会议。漆思教授提交了《文史哲会通的人性自觉与中国哲学史的当代重写》的论文,并在大会上作了主题发言。
16、孙正聿出席清华大学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成立大会。
清华大学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文本中的时代和新MEGA研究”高峰论坛仪式11月10日上午在主楼327举行。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正聿教授、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中共中央编译局李惠斌研究员、清华大学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韩立新教授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出席大会并发言。
17、孙正聿、张盾赴上海参加“现代化:中国与世界”高端学术论坛首届会议。
12月8日,“现代化:中国与世界”高端学术论坛首届国际学术会议“马克思与现代化”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隆重举行。高宣扬、丰子义、童世骏、孙正聿、俞吾金、谢地坤、陈学明、以及国际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雅克·毕岱(Jacques Bidet)等国内外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流学者,在两天的会议日程中,围绕马克思与现代化的主题,共同探讨马克思及其学说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以及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我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主任助理张盾教授应邀参加了本次大会,并做了大会主题发言。
18、孙正聿赴南京和北京参加学术会议。
12月9日,由《哲学分析》杂志与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回到事情本身”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中心主任孙正聿参加会议,并评论张一兵教授的学术专著《回到列宁》,与参会者进行深入讨论。
12月22—23日,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九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在京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价值哲学与社会发展”,与会者围绕“价值哲学基础理论的反思与前瞻”、“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当代意义”、“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和对话”、“核心价值观与当代社会发展”等议题进行了研讨。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出席会议并作大会致辞,中心研究员王庆丰教授作大会主题发言。
19、中心成员出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世界”全国学术研讨会。
12月22-23日,中心研究员姚大志教授、王天成教授、王振林教授、李大强教授出席了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外国哲学史学会共同主办、南开大学承办的“政治哲学与生活世界”学术年会,姚大志教授在会议上做了大会发言,李大强教授提交论文《当我们谈论X时》,并做分会场发言。姚大志教授和李大强教授分别当选为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的常务理事和理事,王天成教授和王振林教授当选为中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的理事。
20、韩志伟出席第一届异质性哲学研讨会。
12月21——24日,中心研究员韩志伟教授参加在广州肇庆举办的第一届异质性哲学研讨会,此次会议由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主办、肇庆学院、肇庆市哲学学会协办,在此次会议上做了“论康德实践哲学的异质性问题——由异质性哲学引发的思考”报告,同时评论了武汉大学萧诗美教授做的“‘是’的意义:从主谓词关系到主客体关系——为徐长福教授《拯救实践》(第一卷)而作”的报告。12月23日,韩志伟教授在中山大学马克思哲学论坛第76期做了“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学术报告。
21、孙正聿出席“省理论工作座谈会”。
12月6日,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出席吉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省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言,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庄严出席座谈会。
22、漆思为广东市委办公厅干部作培训。
12月1-6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为广州市委办公厅干部举办了理论培训班,中心研究员漆思教授作了“国学智慧与管理哲学”的主题培训。
23、漆思出席长春市政协十二届第一次会议。
12月18-24日,中心研究员漆思教授参加了长春市政协十二届第一次会议,当选为长春市政协常委,并在长春市政协十二届第一次会议上作了“以文化民生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战略创建长春文化名城”的大会发言,并在以`“建设幸福长春”为主题的政协委员论坛上作了主题发言。
24、孙正聿荣获十一届全国政协优秀提案。
10月8日,由全国政协召开的优秀提案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本中心主任孙正聿的提案《关于发挥高校优势教育资源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的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受到大会表彰。
25、孙正聿访谈《“会饮”哲学 聆听幸福——对话孙正聿教授》被中国研究生媒体联席会评为“优秀人物访谈”。
11月29日,2012年第八届中国研究生媒体联席会议上,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各地80多家高校研究生媒体的160余名师生参与表彰。《吉大研究生》报的人物访谈《对话孙正聿教授:“会饮”哲学 聆听幸福》被评为“优秀人物访谈”。
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送:校领导、校长助理、学校相关部门、相关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责任编辑:张盾 电子信箱:zhangdu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