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工作 > 中心简报 > 正文
反思与奠基 在 星期一, 12/07/2015 - 09:36 提交

 
 
 
2010年第1期(总第23期)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2010年1月8日
 
 
 
目      录
 
1、孙正聿等参加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暨全国哲学系主任联席会议。
2、吉林大学举行高清海先生塑像揭幕仪式。
3、“中国社会思想及其现代性”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召开。
4、孙正聿出席教育部社科委哲学学部会议。 
5、孙正聿参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审会。
6、孙正聿、贺来出席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建系30周年庆典并参加学术会议。
7、我中心成员赴南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8、姚大志、王立赴西安参加“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年会”。
9、邴正赴日参加学术活动。
10、漆思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 
11、孙正聿等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出版。
12、贺来在《哲学研究》发表论文。
13、孙正聿在《光明日报》发表论文。
14、张盾、姚大志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
15、贺来论文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摘文。
16、张盾专著《马克思的六个经典问题》出版。 
17、邴正主编《国学新论》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8、贺来获2009年度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
19、王福生获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立项。
20、孙正聿教授主讲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家讲坛”第五讲。
21、王天成在辽宁大学做学术讲座。
22、本中心成员在校内举办多种学术讲座。
23、本中心举办“思想者讲坛”活动。
24、本中心博士研究生获吉林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
 
1、孙正聿等参加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暨全国哲学系主任联席会议。
2009年10月16日至18日,由教育部主办、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承办的2009年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暨全国哲学系主任联席会在江西饭店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的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院院长、哲学系系主任和江西省教育厅领导共六十余人出席了本次大会。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胡永新、校长郭杰忠、副校长李冬妮、徐景坤等参加了会议。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哲学学科建设与哲学教育改革。会议由教指委秘书长姚大志教授主持。在会议的开幕式上,教指委主任委员、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代表教指委做了工作报告并布置了本次会议的研讨任务。
2、吉林大学举行高清海先生塑像揭幕仪式。
2009年10月24日上午,吉林大学已故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高清海先生塑像揭幕仪式在东荣大厦举行。仪式上,中心副主任孙利天教授介绍了高清海先生的生平。陈德文、张文显、孙正聿和邴正教授共同为高清海先生塑像揭幕。出席揭幕仪式的还有高清海先生的夫人张树义、校内外兄弟院校的代表、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清海先生的研究生和亲朋好友。
3、“中国社会思想及其现代性”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召开。
2009年11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社会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吉林大学社会发展理论创新基地和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社会思想及其现代性”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同时也是中国社会思想史的第七届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吉林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本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致欢迎词,并从中国社会思想和现代性的关系出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两天的会议日程中,与会代表紧密围绕学术研讨会主题,分别从传统社会思想与传统社会结构、中国传统社会思想与当代社会建设、社会思想研究的反思与界限拓展、社会思想史教材建设与教学研讨等四个方面报告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会代表以及吉林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4、孙正聿出席教育部社科委哲学学部会议。
2009年11月22日至23日,教育部社科委哲学学部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学部会议,研讨哲学学科建设与哲学教学改革问题。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出席会议并在大会发言,阐述了哲学状况与哲学处境、哲学论坛与哲学讲坛、体制性支撑与体制性问题等有关哲学学科建设问题。
5、孙正聿参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审会。
2009年12月5日至6日,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在北京参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审会,对相关基地的标志性成果、代表性成果及主办学术会议情况进行评审。
6、孙正聿、贺来出席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建系30周年庆典并参加学术会议。
2009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和副主任贺来教授应邀出席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建系30周年庆典。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教授参加庆典并讲话。孙正聿教授代表哲学界向该系30周年表示祝贺。庆典之后举办了“传统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孙正聿和贺来应邀参加此次研讨会。
7、我中心成员赴南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2009年11月7日至8日,本中心研究人员张盾、王庆丰、李慧娟在江苏盱眙天泉山庄参加了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和日本河和教育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日本新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市民社会与国家暨第四届‘广松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张盾在会议上作了发言。
10月17日至19日,刘福森教授参加了在江苏南京召开的“2009年中国环境哲学年会”。
8、姚大志、王立赴西安参加“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年会”。
2009年10月24日至25日,本中心研究人员姚大志、王立参加了在西安由陕西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年会”暨“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
9、邴正赴日参加学术活动。
2009年10月7日至9日,邴正教授在日本东京成城大学出席“第七届东亚社会学家会议”并发表演讲。10日至12日,邴正又在日本立教大学出席“第28届日本社会学大会”并发言。
10、漆思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
2009年10月13日至14日,中心专职研究员漆思教授在北京参加了中国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开幕会并做了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主持会议并做了大会总结。漆思在会议分组讨论中做了关于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建设的发言,并被选为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出席了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全体会议。
11、孙正聿等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出版。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于2009年12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孙正聿教授组织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著名学者王南湜、马俊峰、丰子义、孙利天、吴晓明、汪信砚、张盾、杨耕、贺来等合作完成。该书共分十章,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研究、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研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12、贺来在《哲学研究》发表论文。
贺来在《哲学研究》2009年第10期发表《形而上学的终结与形上维度的拯救》一文。该文指出,马克思哲学与形而上学的深层关系,是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传统的关系,深化马克思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要切实理解马克思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必须自觉区分“形而上学”与“形上维度”这两个基本概念。马克思通过对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在哲学史开创了形而上学批判的一种独特样式,从而终结了作为哲学形态、思维方式和解释原则的形而上学。但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不是简单地抛弃形而上学,而是要拯救并重建哲学的形上维度,即拯救哲学的批判意识、自由意向和超越精神。超越“形而上学的终结”与哲学“形上维度的确立”这二者之间的抽象对立,在新的思想视域中为哲学的存在合法性进行有力地申辩,这是马克思哲学所做出的重大理论贡献。
13、孙正聿在《光明日报》发表论文。
2009年11月24日《光明日报》发表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撰写的《理论及其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文章阐述了理论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功能,论述了理论对实践的批判性反思、规范性矫正和理想性引导的辩证关系。
14、张盾、姚大志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
张盾(与刘招明合作)发表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3期的论文《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被《新华文摘》2009年第20期全文转载。该文考察了马克思和黑格尔对世界历史概念的不同理解及其内在联系。
姚大志发表于《文史哲》2009年第4期的论文《正义的张力:马克思和罗尔斯之比较》被《新华文摘》2009年第24期全文转载。该文指出:马克思和罗尔斯在探讨社会政治问题之时有共同的出发点,即现实的社会环境。探讨正义的基准包含两个问题:一是谁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二是他们在哪些方面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马克思和罗尔斯都表达了关于自由和平等的理想,但二者对自由的接受程度不同、对平等的理解不同。正义与社会制度所体现的政治价值相关。在当代中国,从制度方面探讨正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15、贺来论文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摘文。
贺来发表于《吉林大学社会学报》2009年第5期的论文《形而上学与辩证法:一对需重新审视的哲学对子》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6期摘文。该文指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是十分复杂和深刻的,我们应该超越对此问题的常识和表层的理解,对二者的关系重新进行审视和考察。在哲学史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实质上是内在纠缠在一起的,这种纠缠,构成了理解辩证法历史命运的关键性事实。由于这种纠缠,造成了辩证法的“独白”性质和对“他者”维度的排斥,从而导致辩证法的自我否定。因此,重新反省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复杂关系,有助于我们推动辩证法摆脱自身困境,寻求自身的合理形态。
16、张盾专著《马克思的六个经典问题》出版。
张盾教授新著《马克思的六个经典问题》, 2009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一共分六部分,被设计为“六个问题”:一、作为马克思思想渊源的康德与黑格尔关系问题;二、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本意;三、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理论的奠基;四、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关键词;五、马克思哲学变革中的伦理学问题;六、马克思的新哲学观。该书是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中心策划出版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文库”之一种。
17、邴正主编《国学新论》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9年12月,邴正主编的《国学新论》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8、贺来获2009年度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
在2009年度宝钢教育基金奖优秀教师奖评选中,贺来获得特等奖提名奖,全国共有8人获得特等奖提名奖。
19、王福生获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立项。
本中心王福生主持的“马克思哲学中的自由问题研究”,获得教育部200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立项。
20、孙正聿教授主讲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家讲坛”第五讲。
2009年11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办的学术系列讲座“哲学家讲坛”第五讲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受邀担任此次讲座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担任主持人,哲学院郭湛教授担任评论人。孙正聿教授讲座的题目为“思想的前提批判”。围绕这个主题,分别阐述了对构成思想的基本观念、基本方式和基本信念的前提批判。孙正聿教授激情洋溢并蕴含深刻哲思的讲述一经完毕,立刻博得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在场老师、学生都沐浴了一次精神升华,经受了一份思想洗礼,享受了一道文化盛宴。随后,在场听众踊跃发言,与孙正聿教授进行对话和交流。在哲学院两位教授相继点评结束后,全场听众一同起立并以热烈的掌声送给精彩讲座的主讲人孙正聿教授。
21、王天成在辽宁大学做学术讲座。
2009年11月,王天成在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做了题为“形而上学的艺术品性”的讲座。
22、本中心成员在校内举办多次学术讲座。
2009年11月5日下午,贺来教授主讲哲学社会学院举办的“博士生导师学术系列讲座”第三场,主题是:“辩证法:从理论理性到实践理性”。11月10日下午,邴正教授主讲该“博士生导师学术讲座”第五场,主题为:“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模式探索”。11月15日下午,姚大志教授主讲该“博士生导师学术讲座” 第六场,主题为:“当代功利主义哲学”。11月21日下午,王天成教授主讲该 “博士生导师学术讲座” 第七场,主题为:“形而上学与艺术哲学”。11月24日下午,王振林教授主讲该“博士生导师学术讲座” 第八场,主题为:“主体、理性、主体际性”。
2009年11月30日,孙正聿教授为2009级本科生做了题为“《哲学通论》对哲学的追问”的学术讲座。孙正聿教授从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思维方式、哲学的存在方式、哲学的工作方式、哲学的前提批判、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八个方面系统地阐释了“哲学通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核心思想。
23、本中心举办“思想者讲坛”活动。
2009年11月22日,我中心举办的“思想者讲坛”第一场,邀请燕燕博士作了题为“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研究”的主题发言。12月11日举办第二场,邀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学习与探索》杂志社哲学室主任、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高云涌作了题为“社会关系的逻辑——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合理形态”的主题发言。12月23日举办第三场,邀请我中心专职研究人员程彪作了题为“访美生活随想”的主题发言。
24、本中心博士研究生获得吉林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
2009年12月22日至24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主办了“吉林大学第二届博士生学术论坛(文科)”,经过三天的论文宣讲与评比,本中心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博士生田冠浩(导师张盾教授)、高广旭(导师孙正聿教授)获得一等奖;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周丹(导师孙正聿教授)获得二等奖;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隋洪波(导师张盾教授)获得三等奖。 
 
 
 
 
 
 
 
 
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送:校领导、校长助理、学校相关部门、相关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责任编辑:张盾                电子信箱:zhangdun@sina.com

发行时间: 
星期日, 一月 1, 2012
    •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