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奠基 在 星期一, 12/07/2015 - 09:37 提交
2010年第3期(总第25期)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2010年7月8日
目 录
1、《中国社会科学报》在“纪念特刊”专文介绍本中心。
2、孙正聿在《哲学研究》2010年第5期发表论文。
3、邴正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论文。
4、贺来、张盾论文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
5、孙正聿专著《崇高的位置》由人民出版社2010年重版。
6、孙正聿、贺来进入2008年高被引作者名录。
7、孙正聿主持吉林大学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8、孙正聿出席吉林大学合校十周年庆典。
9、贺来、邴正参加清华大学哲学系系庆活动。
10、邴正出席第六届中国文化专题论坛暨《学海》杂志创刊20周年学术研讨会。
11、孙正聿在吉林大学作两场专题讲座。
12、张盾在辽宁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作学术访问。
13、刘福森在青岛海洋大学法政学院作学术报告。
14、刘福森、漆思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
15、漆思被吉林省委宣传部聘为“吉林省时事评论专家”。
16、本中心喜迁新址。
1、《中国社会科学报》在“纪念特刊”专文介绍本中心。
2010年7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在《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暨《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1周年的纪念特刊,以整版篇幅专文介绍了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该文详细地介绍了本中心在哲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概括了本中心的特色与方向,为学术界全面了解本中心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2、孙正聿在《哲学研究》2010年第5期发表论文。
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在《哲学研究》2010年第5期发表《历史唯物主义与哲学基本问题》一文。作者首先探析恩格斯的“不再是哲学”的“世界观”,指出现代唯物主义的真实涵义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是“不再是哲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其次,作者探析马克思的“改变世界”的“世界观”,指出这种以“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为“立脚点”、“在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所构成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建的“现代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最后,作者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的理论内涵:1、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以“历史”作为解释原则的世界观。2、以“历史”为解释原则的世界观,是以“生活决定意识”为核心理念的世界观。3、以“历史”为解释原则的世界观,是以“历史的内涵逻辑”为内容的世界观。4、以“历史”为解释原则的世界观,是以人类解放为其价值诉求的世界观。5、以“历史”为解释原则的世界观,是以“改变世界”为其理论指向的世界观。
3、邴正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论文。
本中心邴正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4月8日第6版发表了题为《文化哲学的“三位一体”特点》的文章;在2010年4月29日第14版又发表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百年回眸与展望》的文章。
4、贺来、张盾论文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
中心副主任贺来教授发表在《学术月刊》2010第1期的论文《“发展观”的后形而上学视野》,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2期转载。论文指出,“发展”观点是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但长期以来人们在形而上学的思想视野里理解辩证法发展观,结果使得它失去了其本来所具有的开放和自由本性。从历史上看,“发展”观念与现代性的时间和历史意识是内在联系在一起的,辩证法的发展观念源于以一种哲学的方式把握这种时间意识和历史意识的努力。黑格尔通过对于“本体”或“存在”的全新理解,建立了超越传统实体本体论的辩证本体论,并以此为根据确立起了他的以精神本体的辩证运动为根基的“发展观”。但由于它所遵循的形而上学范式,使得“辩证发展观”内在地隐含着一种“反发展”的倾向,这一点集中体现在“辨证发展观”所蕴涵的“永恒现在时间观”上。因此,必须超越其形而上学视野,在后形而上学的视野中重新理解辨证法的发展观念。在“后形而上学”视野中,“发展”将不再被理解为“永恒现在时间观”主导的绝对实体的“自我循环”,而被理解为一种由“将来时间观”主导的面向未来的“可能性”。这才是“发展”的本真内涵。
本中心张盾教授发表在《哲学研究》2010第1期的论文《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思想史路径》,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2期转载。论文提出马克思哲学研究“往前做”与“往后做”的问题,强调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思想史路向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并提出了两点具体建议:(1)放弃把马克思与思想史对立、对马克思哲学作抽象绝对肯定的旧定式,以一种更宽容平和的心态,将马克思置于现代思想史的整个学术传承中,去理解马克思学说的特征和贡献。(2)淡出先验哲学的本体论—形而上学问题,在现代政治哲学的问题域中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以及马克思与黑格尔、与德国哲学乃至与整个现代哲学的渊源关系。
5、孙正聿专著《崇高的位置》由人民出版社2010年重版。
孙正聿教授专著《崇高的位置》由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重版。本次重版被列入走进崇高研究院主编的“走进崇高丛书”,是该书的第三个版本。《崇高的位置》,这部书的名字表达了作者对哲学的历史、现状及其趋向的理解: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哲学的历史是寻求崇高、消解被异化的崇高和重构崇高的历史,也就是为人类文明历史地提供意义、标准和目标的历史;当代哲学作为当代人类自我意识的理论形态,它在消解“神圣形象”和“非神圣形象”即消解诸种“被异化的崇高”的进程中,既经历着消解崇高的精神困倦,又承担着重建崇高的历史使命。探索“崇高的位置”,凸显了当代哲学关切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人类的现实和未来的自我意识。
6、孙正聿、贺来进入2008年高被引作者名录。
根据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的《2009年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一书公布的数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以中国正式出版的6600余种中英文期刊作为统计源,分类统计出2008年中国各学科前20名高被引作者。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名列马列主义理论学科高被引作者全国第19位,中心副主任贺来教授名列哲学学科高被引作者全国第11位。高被引用次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在学术界的学术影响力。
7、孙正聿主持吉林大学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近日,吉林大学召开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吉林大学“985工程”建设规划(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会议由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孙正聿主持。
8、孙正聿出席吉林大学合校十周年庆典。
6月12日上午,吉林大学合校十周年庆祝大会在中心校区体育馆举行。我中心主任、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作为教师代表讲话,表达了全校教师“把新吉大的理想变成理想的新吉大”的共同心愿,并进一步阐述“理想的新吉大,不只是规模最大的新吉大,而且是人才辈出的新吉大;不只是门类齐全的新吉大,而且是学科领先的新吉大;不只是地处东北的新吉大,而且是走向世界的新吉大;不只是有所建树的新吉大,而且是超越自我的新吉大。”孙正聿还引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名言“姓钱不爱钱”和“离经不叛道”来表明学者应有的崇高的人生追求与学术态度,使在座嘉宾学者深受感染和启迪,会场多次爆发热烈的掌声。
9、贺来、邴正参加清华大学哲学系系庆活动。
5月14日至15日,贺来教授和邴正教授参加了清华大学哲学系建系85周年、复系10周年庆典暨“哲学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10、邴正出席第六届中国文化专题论坛暨《学海》杂志创刊20周年学术研讨会。
4月10日,邴正教授出席第六届中国文化专题论坛暨《学海》杂志创刊20周年学术研讨会。
11、孙正聿在吉林大学作两场专题讲座。
4月27日下午,孙正聿教授的专题讲座在三教六阶举办,哲学社会学院及兄弟院系师生三百余人参加。孙正聿教授围绕“思辨与体验”这一主题,从真道理与大实话、辨析思想与体悟经验、思想的陌生化与经验的人类化、保持思想与经验的张力等四个方面,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多年哲学研究的体悟,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报告之后孙教授回答了学生的提问。孙教授妙语连珠,精彩的语言和魅力的思想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5月23日,孙正聿教授主讲的题为“《哲学通论》与当代中国哲学”的讲座在第三教学楼第四阶梯教室举行。首先,孙正聿教授分别以三个简炼深刻的小标题:应运而生的《哲学通论》、追问哲学的《哲学通论》和面向生活的《哲学通论》,为同学们依次讲授了《哲学通论》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和生活意义。在讲座当中孙正聿教授高屋建瓴,用最真最朴实的话语为同学们讲解了看似晦涩、深奥、难以理解的哲学问题。
12、张盾在辽宁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作学术访问。
6月21日至22日,张盾教授在辽宁沈阳作学术访问,在辽宁大学作了题为《思想史与政治哲学:马克思哲学研究的路径选择》的专题讲座,在沈阳师范大学作了《现象与理论:大众文化的政治解读》的专题讲座。
13、刘福森在青岛海洋大学法政学院作学术报告。
近日,刘福森教授在青岛海洋大学法政学院作学术报告,题目为《寻找时代的精神家园》。
14、刘福森、漆思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
6月,刘福森教授主持的《生态文明时代的哲学与社会发展观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漆思教授主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模式的哲学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
15、漆思被吉林省委宣传部聘为“吉林省时事评论专家”。
5月6日,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克在吉林大学举行了“吉林省时事评论专家”聘任仪式。漆思被吉林省委宣传部聘为“吉林省时事评论专家”,并作为专家代表做了发言。建立“吉林省时事评论专家库”是由吉林省委提出、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旨在帮助社会更好地理解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16、本中心喜迁新址。
6月,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由东荣大厦搬迁至新落成的“匡亚明楼”4楼,新址环境优美,为中心人员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更加优越的用房条件和硬件设施。中心办公室设在429室。
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送:校领导、校长助理、学校相关部门、相关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责任编辑:张盾 电子信箱:zhangdu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