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会议 > 正文
中心“十四五”重大项目“主体性原创性当代中国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开题研讨会召开
作者:2023-04-10时间:2023-04-10来自:反思与奠基

2023年4月9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十四五”重大项目“主体性原创性当代中国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吉林长春顺利举行。来自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省委党校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会。

主体性原创性当代中国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是本中心围绕“十四五”主攻方向“建设主体性原创性当代中国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所设的五个重大项目之一,旨在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研讨会开幕式由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庞立生教授主持。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副主任孙利天教授、贺来教授,中心研究员邴正教授、张盾教授、王福生教授、韩志伟教授、李大强教授出席会议并做主题发言。



会上,项目首席专家胡海波教授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总体框架与主要内容、研究队伍与研究基础等方面的内容会议通过四场主题发言主要阐发当代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原创性特质,当代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逻辑等问题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主体性原创性当代中国哲学的构建,必须体现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当代中国哲学的建设不是“移植”“重组”“替代”,而是让哲学“说中国话”,在个性与类性、特殊性与普遍性、民族性与人类性的统一中阐释当代中国哲学的内涵。基于这一思想自觉,学者们强调立足于日常生活的体验与逻辑,从文化基因、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等方面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总体性特征,在时代问题的回应和观照中挖掘中华文化“活的传统”,寻找和凝练当代哲学的中国元素。最后由孙正聿教授和胡海波教授作会议总结。他们提出要在基础理论的层面开展主体性原创性当代中国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在民族性、时代性、人类性相统一的维度上阐明当代中国哲学的特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特质与价值追求之于主体性原创性当代中国哲学的根基性意义。


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了项目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充分肯定了项目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方案的设计,并就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胡海波教授以及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回应了专家学者所关注的问题,并感谢他们对课题组提出的宝贵建议,表达了课题组要认真消化吸收专家组意见,完善研究方案,按计划、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的信心。


    •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