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新闻 > 中心动态 > 正文
本中心2001—2005年建设情况
作者:2015-06-21时间:2015-06-21来自:反思与奠基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2001——2005年之间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资源信息建设、咨询服务等五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科学研究
坚持不懈地进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并以理论的方式关注现实,是本中心科学研究的优势与特色。2001—2005年本中心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4篇、在《哲学研究》发表论文8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6篇,三个权威性刊物共发表和转载学术论文28篇。在此期间,本中心出版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著作:九卷本《高清海哲学文存》和九卷本《孙正聿哲学文集》,以及《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哲学创新的生命本性》、《思想中的时代——当代哲学的理论自觉》、《论辩证法的思维方式》、《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阐释》等。上述成果推进了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人才培养
    “激发理论兴趣,拓宽理论视野,撞击理论思维,提升理论境界”是本中心哲学教学的基本理念。由本中心孙正聿主持的《哲学通论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与推广》于2001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孙正聿、韩志伟、程彪的《哲学通论在非哲学专业的普及与推广》又在2005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哲学通论》于2003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精品课程。孙正聿和孙利天先后于2003年和2006年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孙正聿代表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在颁奖大会上讲话。本中心专兼职研究员贺来和田毅鹏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孙正聿、孙利天、姚大志、邴正被评为吉林省高级专家。

                                                                              学术交流
    本中心于2005年7月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联合举办“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 2005年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世界哲学日在中国:哲学与公共政策问题”。2001—2005年期间,本中心的姚大志、贺来、刘少杰、王振林等分别到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莱顿大学、杜克大学从事研究或学习,孙正聿、孙利天于2005年到法兰克福大学、科隆大学、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萨尔茨堡大学访问。孙正聿、孙利天、刘福森、杨魁森、姚大志等在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处讲学。与此同时,本中心曾先后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到中心讲学。

                                                                           资源信息建设
2001—2005年本中心条件建设方面有了根本改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办公面积比原来翻一番,办公环境有了明显改善。2003年,搬入新的办公大楼,办公面积扩大到1200m2;其二,加大图书资料购置力度,近五年本学科购置图书8000余册;其三,购置大量的仪器设备,改善了教师的办公条件。近五年购置仪器设备300余件,共用经费212万元,主要用于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网站建设等。目前,本中心已有了自己独立域名的网站,中心网页不断更新,网速迅捷,信息丰富。本中心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文献中心。

                                                                               咨询服务
    本中心孙正聿、孙利天、姚大志、邴正被评为吉林省高级专家,中心专兼职研究员孙正聿、邴正、田毅鹏被聘为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为省市领导献计献策、提供咨询服务,并为全省党政机关、企业、院校做各种辅导报告。本中心研究员邴正的调研报告《以国企改制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对通化市48家民营企业的调查》、《我省小康社会建设中消费拉动经济研究》、《建议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制定扶持振兴中医发展的决定》、《吉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得到原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原吉林省省长洪虎等省级领导的重要批示。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2007年7月4日

    •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