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成果 > 中心论文 > 正文
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作者: 孙利天  
  • 发表期刊: 2008-08-18
  • 转载刊物:
  • 成果级别: A
  • 作者:孙利天  

    一是要进一步加深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实践特色的理解。早在1845年春,马克思就提出“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同年,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再次强调自己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理论的实践”。与以往的各种理论学说不同,马克思主义是内在于无产阶级解放实践的行动的学说,是现实的运动。在一定意义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就是3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我们需要破除两种误解。一是以学院化、学术化的规范尺度看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为越是抽象化、形式化、逻辑化的理论越是科学、严谨,越有理论深度,从而缺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兴趣。二是受学院化规范的诱惑,模糊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的理论的根本性质,淡化了当代中国马克思的实践特色,力求在理论的形式方面、逻辑方面发展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际上却陷入了烦琐主义、形式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只有密切结合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经验和成果,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根本价值,才能形成和巩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二是要以“服务人民”的态度宣传和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坚信理论的力量:“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他认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要抓住根本,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对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说,人本身也就是他们自身的根本利益和解放道路。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中,强调革命理论教育和宣传的重要性,主张向人民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样才能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清自己的根本利益,使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我国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成为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而带来的个人主体自我意识的增强,自上而下的“灌输”式马克思主义教育、宣传模式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必须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宣传的机制和形式,而最重要的是要以与受教育者平等的态度,以服务人民的态度,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智慧,避免居高临下的宣讲姿态和话语霸权。
            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要避免教条化和庸俗化。宣传和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归纳、概括、条理化,以使人们易学易记。但要警惕宣讲者把自己形式化的工作成果当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本身,警惕从形式化的宣传、教育走向教条化、公式化和绝对化,从而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本质特征。避免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宣传、普及的危险,最重要的是应引导人民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经典文本。我们应充分相信人们在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的经验和认识能够具备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能力,这实际是对人民群众智慧的信赖和尊重。在我国多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宣传中也存在着另一种倾向和危险,即对马克思主义的简单化乃至庸俗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虽然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但它毕竟不是经验层次的认识,不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直接体验,而是不断深化的理论认识,是严谨系统的理论体系。就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保持党的先进性、怎样谋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等这些重大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来说,其解答必定是系统的理论形态,而不能仅仅是经验的回答。我们在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必须结合不同人群的实际工作和切身体验,用举例子、讲事实等形式做通俗化解说,以使人们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但我们必须注意例子、事实、数字等只是方便理解的需要,而不是理论本身。列宁早在近一百年前就批评“观点加例证”  的哲学叙述和理解方式,主张在认识发展的内在逻辑中理解辩证法,理解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整体中理解其内在逻辑和发展,防止用孤立的例证和事实割裂其内在的统一,防止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变成经验化、庸俗化的东西。

      •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