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正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系友、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是吉林大学哲学系50岁生日,也是系友们欢聚的节日。在这里,我代表哲学社会学院全体师生,向各位来宾和系友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刚才,孟秋丽同志宣读了我们的老系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同志的贺信;贺来教授宣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兄弟院校和系友们的贺信、贺电。这些饱含深情的贺信、贺电,表达了他们的美好祝愿和热切的期待,这既使我们倍感亲切,也引发了我们对吉大哲学系的回顾与展望。
从1958到2008,吉林大学哲学系已经走过50年的风雨历程;从1978到2008,我个人在吉大哲学系学习和工作也整整30年了。回顾这50年和30年,真是感慨万千。近日,我们正在召开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哲学系主任联席会,共同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哲学事业的发展历程。许多学者都认为,吉大的哲学系是“有哲学”的哲学系。我认为,这是给予我们的最高的评价和最大的期待。
什么是“有哲学”的哲学系?“有哲学”的哲学系,就是具有学术传统的哲学系,就是具有学术理念的哲学系,就是具有学术人物的哲学系,就是具有学术影响的哲学系,就是具有学术未来的哲学系。
我从这五个方面简要地回顾哲学系50年的风雨历程。
首先,吉林大学的哲学系,是具有自己的学术传统的哲学系。我们的学术传统,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是反对教条主义的传统,二是研究基础理论的传统,三是坚持理论创新的传统。从上个世纪创建哲学系,哲学学科的奠基人刘丹岩教授就与高清海、邹化政教授一起,批判地审视前苏联的哲学教科书,反思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开拓了哲学教科书改革的先河,并形成了反对教条主义的学术传统。在反对教条主义的学术研究中,吉大哲学系又形成了研究哲学基础理论的传统。用刘丹岩教授的说法,就是“从根抓起”,由此形成了哲学观研究、辩证法理论研究和唯物史观研究等主要研究方向。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吉大哲学系不仅强调面向文本的理论研究,而且强调独立思考的理论创新。这就是高清海教授所倡导的“笨想”的学术传统。在回顾和总结我们的学术传统的时候,我们向自己的学术前辈表示深切的缅怀和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们也向长期以来支持哲学学科建设的历届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各兄弟院系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其次,吉林大学的哲学系,是具有自己的学术理念的哲学系。20世纪80年代,高清海教授就提出,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哲学的奥秘在于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就在于,它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去回答全部哲学问题,从而把哲学从解释世界的哲学变革为改变世界的哲学。50多年来,高先生矢志不渝地致力于哲学的理论创新。他把哲学视为民族之魂,认为哲学标志着一个民族对自身自觉意识所达到的高度和深度,体现着一个民族心智发育和成熟的水准。他从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出发来思考哲学,认为一个国家和民族要站起来,关键在于首先要在思想上站立起来,因此他倡言,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需要有自己的哲学理论。这是先生求索终生的思想箴言,也是先生对我们的思想嘱托。
哲学是以时代性的内容,民族性的形式和个体性的风格去求索人类性问题,哲学的真正使命不仅仅是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更重要的是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因此,哲学研究需要:时代精神主题化,现实存在间距化,流行观念陌生化,基本理念概念化;搞哲学的人需要:“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辨的理性,体会真切的情感和洒脱通达的境界”。正是秉持这种哲学理念,我们倡导本科教学要“激发理论兴趣,拓宽理论视野,撞击理论思维,提升理论境界”;培养硕士生要“寻找理论资源,发现理论困难,创新理论思路,作出理论论证”;培养博士生要“抓住基础理论,稳定研究方向,坚持独立思考,进行课题研究”。这就是由我们的哲学理念所构成的教学理念。
第三,吉林大学的哲学系,是具有学术人物的哲学系。敬畏学术,同敬畏学者是密不可分的。学者是人格化的学术或学术的人格化。在当代中国哲学界,高清海教授的哲学观念变革和哲学体系创新,舒炜光教授的自然辩证法研究和科学哲学研究,邹化政教授的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车文博教授的心理哲学特别是弗洛伊德思想研究,张维久教授、赵永茂教授、艾福成教授、蔡英田教授、杨魁森教授和刘福森教授的唯物史观研究,乌恩溥教授和陈庆坤教授的中国哲学研究,顾毓忠教授、张长城教授和刘猷桓教授的自然辩证法研究,邹铁军教授的西方哲学特别是实用主义研究,都取得了学界瞩目的重要的研究成果。曾在吉林大学哲学系学习或工作过的吴雄丞、赵耀、崔自铎、杜岫石、张守刚、张德信、刘奔、李连科、李敏生、刘培育、郭湛等教授在中国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80年代以来培养的孟宪忠、邴正、陆杰荣、刘少杰、李景林、邹广文、胡海波、田海平、徐长福、邹诗鹏、马天俊、宋继杰、崔秋锁、樊志辉、应奇、柯小刚等一批吉大哲学学子,已经成为学界耳熟能详的新一代学人,并把吉大的哲学传统融汇到各兄弟院校的学术传统中。在此,我们向生活和工作在国内外的校友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第四,吉林大学的哲学系,是具有学术影响的哲学系。50年来,我们获得了丰厚的学术资源,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结交了广大的学界朋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吉林大学哲学学科获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学术资源:1981年和198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哲学先后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被确定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94年,吉林大学哲学学科被确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3年设立哲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4年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获得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吉林大学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中心被确定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2007年吉林大学哲学教学团队被评选为国家级教学团队。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学术传统和丰富的学术资源,为我们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吉大哲学学科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20余篇,在《哲学研究》发表论文70余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80余篇,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科学认识论》、《西方心理学史》、《人类理解论研究》等一系列重要著作,并获得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1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承担了近百项各类科研项目。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同全国高校各兄弟院系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的。在庆祝吉林大学哲学系建系50周年的时候,我向学界各位同仁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第五,吉林大学的哲学系,是具有学术未来的哲学系。
在庆祝吉大哲学系建系50周年的时候,我们最为欣慰的是,一批学术新人在吉大哲学的沃土上成长起来,并成为吉大哲学系的现任教师。他们懂得,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科学家为人们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家为人们激发生命的活力,政治家为人们开辟生活的方式,哲学家为人们提供真实的思想。学术要求人们“忙别人之所闲,闲别人之所忙”。他们正在以“抑制不住的渴望”而进行自己的哲学研究。我们最为自豪的是,一批又一批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正在茁壮成长。他们在吉大学会了做学问,学会了做人,他们是吉林大学哲学的未来和希望。在庆祝吉林大学哲学系成立50周年的时候,我向他们表示最美好的祝愿!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追求真理、正义和更美好的事物是哲学的天命。让我们在吉林大学这片学术的沃土上,坚守我们的学术传统,创新我们的学术理念,培育我们的学术人物,拓宽我们的学术影响,造就我们的学术未来,创造吉林大学哲学系的新的辉煌!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