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成果 > 中心论文 > 正文
哲学与纯粹思想
  • 作者: 孙利天  
  • 发表期刊: 2011-06-16
  • 转载刊物:
  • 成果级别: A
  • 作者:孙利天  

    有人说我们今天处于后形而上学时代,作为形而上学的传统哲学已经被人们所遗忘。然而奇怪的是,国内外大学的哲学系至今仍有增无减,美国哲学家普特南甚至以羡慕的口气谈到欧洲大陆中学阶段连续三年的哲学教育。
      
      人们也许会解释说,中外哲学教育的存在与其他古典教育一样,只是为了文化的传承,哲学教育只是历史教育。这种说法会受到很多哲学专家们的反对。在英语国家出现语言转向的近百年来,哲学日益科学化。美国哲学家罗蒂回忆说,20世纪60年代大学哲学系的学生成倍增长,原因是学生们相信哲学已成为科学。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的专门化、技术化已十分接近经验科学的形态,并且已经显示出某些可操作的技术前景。此时仍说哲学教育是古典的人文教育显然不合时宜。国内更通常的说法是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课程的目标,作为哲学专业教育似乎应有更多的内涵和期待。简单说,没有系统的专门知识的传授即不能成为现代大学的一个学科和专业。
      
      什么是哲学专业的知识体系?古今中外哲学家们对哲学的理解不同,就会主张不同的哲学知识传授。此外,现代大学的学科专业受国家意志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规定。但是,如果把西方哲学史作为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史,黑格尔的观点就很有意义:哲学史就是纯粹思想自己运动的历史。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认为,希腊哲学有两个最重要的起点:一是巴门尼德思想与存在的同一达到了纯粹思想,思想规定自己、产生自己,思想是对存在的最高抽象即有或存在,这大致是黑格尔逻辑起点的“纯存在”范畴;二是赫拉克利特从巴门尼德的抽象理智的“有”推进到“变”的范畴,达到了对立者具体统一的“绝对”。按照上述看法,纯粹思想自身规定、自我否定的必然进展即是两千多年西方哲学的实质。从而他的历史与逻辑一致的逻辑学就是西方哲学的真知识。
      
      如果说哲学就是纯粹思想自己运动的知识,那么,还需要具体地考察什么是纯粹思想。在我看来纯粹思想至少有以下三重含义:一是亚里士多德所说不为任何实用目的的、为学术而学术的思想,这可能是胡塞尔所说的希腊理性精神的核心,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欠缺的理性精神。近几年我们热议的“钱学森之问”,其中一个最简单的解答就是我们的大学缺少为学术而学术的理论兴趣,缺少纯粹思想的理性精神。二是黑格尔所评述的巴门尼德为代表的抽象理智的思想。纯粹思想是对世界或存在的最高抽象,用纯粹的思维规定构建形而上学的知识体系是直到18世纪西方哲学的典型形态,康德和黑格尔都批评了这种理智形而上学的错误,但它的一个副产品即形式逻辑的发展却意义重大。从繁杂的思想内容中抽象出思维形式加以研究,可以说是一种纯粹思想的研究,它推动了数学等形式科学的发展,并在认知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产生实际后果。我国传统文化中也缺少形式逻辑的理论传统。三是黑格尔所说的思辨的理念和思辨逻辑的纯粹思想。黑格尔认为它在思想自己运动中揭示出最普遍的具体理念及其必然进展,这种逻辑学的形而上学就是世界的最高真理。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资源,但今天我们却总想把辩证法作为工具化的方法论加以应用。这种经验化乃至不同程度庸俗化的辩证法已被人们戏谑为“变戏法”,根本原因是我们失去了辩证法作为真理的学说的信念。
      
      按照我们对哲学和纯粹思想的理解,西方哲学对纯粹思想的追求或许真的造成了某些形而上学的压抑,以至德里达认为纯粹思想的形而上学是一个神话,所以需要后形而上学。但在我们的哲学教育和哲学研究中,纯粹思想仍是需要关注的重要的哲学知识。我们需要知识形而上学,然后才有资格后形而上学。
    关键字:形而上学传统哲学哲学教育哲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