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成果 > 中心论文 > 正文
孙利天:哲学的想象和思想实验
  • 作者: 孙利天  
  • 发表期刊: 2012-01-09
  • 转载刊物:
  • 成果级别: A
  • 作者:孙利天  

    哲学思想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思辨的、形上概念的创造,打开一个为日常思维和经验科学思维,也包括哲学思维所遮蔽、封闭的思想空间,给出一个新的思想世界或道路,使人们能够换一个想法,甚至换一个活法,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哲学概念的创造和思想空间的开拓是哲学最本己的事情,它是如何可能的?

      哲学思想不是哲学家个人的神秘经验,它总要力求成为普遍的、公共的客观性思想。这就需要把哲学概念和思想还原于常识和经验中。经验的例证、比喻的说明以及通俗的解说,也是哲学论证中对哲学想象力的考验。其实,作为超越常识和经验的哲学概念创造与哲学概念向常识和经验的通俗化回归,可能是循环不已相互发明的过程,在哲学家的思想经验中是浑然一体的。如老子和孔子都以射箭为喻,老子领悟的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之道”的公平正义问题;孔子则要说明“失诸鹄的,反求诸己”的自我修养问题。

      今天的哲学工作者要面对浩瀚的哲学文献,在阅读和理解文献中已使思想变得十分沉重和滞涩。创造概念所需的轻灵自由的想象力在衰退,奇瑰壮丽的思想实验和思想冒险也少有尝试。所以,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感慨地说,现在是广告商在创造概念。其实,即使是理解哲学文献也需要想象力。从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开始,西方哲学即是德里达所说的光的形而上学,即典型的视觉中心主义,“清楚明白”、“直观的明证性”等都是理论的凝视和逗留。甚至德里达所批评的声音中心主义,也依赖于说者和听者的当下照面。光的隐喻也支配着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曾说,“绝对的光明就是绝对的黑暗”,所以现象映射本质,发端于模糊欲望的实践理念是进入绝对理念的最高环节,而绝对理念在直观中就是自然。只有在现象中才有本体的澄明。不懂得光的隐喻就很难理解西方哲学。美国当代哲学家普特南批评符合论的真理观是“神目观”,因为只有外在于世界的神的目光才能把人的认识与对象比较参看。普特南在反驳神秘指称论时,大量地借助科学幻想和思想实验,著名的“钵中之脑”和“孪生地球”等思想实验,显示了他卓越的哲学想象和论证能力。

      中国传统哲学直指人心,对它的理解和领会也更直接地借助于常识和经验,从而有更灵活丰富的哲学想象、联想、比喻和类比的论证。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许多形上的思想已融入了日常语言之中,构成了民族文化的深层框架。钱穆先生在《阳明学述要》曾高度评价阳明的一个精彩的比喻论证,其大意是孔子、伯夷、伊尹及至凡人虽然才力大小不同,但“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这是“把庄老逍遥、齐物的见解,来补孔孟尽性知命的精谊,这是千古大议论”。我们知道毛泽东青年时代曾研读阳明之学,不知是否是自觉地继承上说,他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虽语境不同,立论的思路是一样的。

     

      •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