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庆丰
坚定理想信念绝非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它包括确立理想信念、坚守理想信念和实现理想信念三重内涵。孙正聿教授新著《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吉林人民出版社)一书从理论支撑的角度,对坚定理想信念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又细致的探讨。该书提出,“理想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有理论的支撑,特别是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哲学理论的支撑”。
马克思主义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义。马克思主义抓住了作为人的根本的“人本身”,将人的自身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的解放的真实内容,从而使其理论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彻底性,理应成为我们应当确立的远大理想信念。孙正聿教授明确指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宗旨的“信仰”,根本在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信服”。
毫无疑问,坚守我们的理想信念就是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在现阶段就我国的实际国情而言,坚守这一远大的理想信念,就是坚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当代中国之所以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就是因为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如果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现阶段的中国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想必然成为一句空谈。我们的坚守,源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源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的伟大实践的信心,这一切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力支撑是密不可分的。
实现理想信念也同样离不开坚实的理论支撑。孙正聿教授在书中指出,“实事求是”为我们实现理想信念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支撑。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实际中的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局部与全局、主流与支流、偶然与必然、可能与现实,牢牢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内容、全局、主流、必然与趋势。只有真正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有效地、真实地去实现我们的理想信念。
坚持以实践论为基础的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最坚实的理论支撑。我们的理想信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因此,我们的理想信念需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撑,必须把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看家本领”,必须切实把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理想信念只有具备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确立我们的理想信念,坚守我们的理想信念,从而最终实现我们的理想信念。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第6版 时间:2014/6/13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