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正聿
《简明哲学通论》的前言和后记:
一、前言
哲学是一门最具理论魅力的学科。学习哲学,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既不囿于成见又不流于空疏的理论思维能力,形成一种既奋发进取而又睿智通达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撞击学生的理论思维,提升学生的理论境界,这应该是哲学教学的基本方式,也应该是哲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试图在高等学校的哲学教育中增设一门新课——“哲学通论”,并相应地为学生提供一部关于这门课程的教材。
关于“哲学”的“通论”,这既不是国内长期讲授的“哲学原理”,也不是国外或港台关于各种哲学理论、哲学学科的介绍,而是集中地讲述一个问题:“哲学究竟是什么?”并以此来引导学生进入真切的哲学思考,形成哲学的思维方式和哲学的生活态度。因此,这门课程和这部教材所讲述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着对“哲学”的追问来引导学生拓宽和深化对哲学的理解,而不是分门别类地讲述有关哲学的各种问题、各种理论和各种知识。
这本《简明哲学通论》是在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并特别注重以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来提出和回答问题;同时,认真地汲取了哲学史上的认识成果,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现代哲学的研究成果,其中很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哲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作者本人水平的限制,也由于这门课程的试验的性质,这本教材一定会存在不当或疏漏之处,恳请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对于“哲学通论”的课程和教材,我们还有一个更大的期待,这就是使之逐步地成为高等学校各专业的重要的人文教养课。现代教育,从其根本目标上说,决不仅仅是要培养具有某种专长的“专才”,而是要培养具有现代教养的“现代人”。深厚的人文教养,应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需人才的基本素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人的目标经常被培养专家的目标所模糊,人文教养课又总是被政治理论课所取代,从而使高等教育失去了应有的人文底蕴和人文内涵。应当明确,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决不能以人文教养课取代政治理论课,但同样也不能以政治理论课取代人文教养课。二者的相互替代,既会模糊政治理论课的独特价值,也难以实现人文教养课的应有作用。因此,应当通过逐步开设一批诸如“哲学通论”的人文教养课,来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陶冶他们的生活情趣,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从这个更为宏大的目标看,“哲学通论”的课程和教材就更应该在各界的关怀下,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二、后记:
这本《简明哲学通论》是已出版的《哲学通论》的改写本。
1998年9月,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我撰写的《哲学通论》。在那部书的“后记”中,我曾明确地告诉读者,那是一部“专著性的教材”;对此,我还作出这样的解释:“强调这部教材的专著性,包含两层含义:既是肯定它作为专著的创造性和开拓性,也是承认它作为教材的探索性和试验性“。因此,如何把这部“专著性的教材”改写成更为宜于接受和推广的教材,就成为摆在我的面前的一项任务。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我主要是从下述三个方面改写了已出版的《哲学通论》,并以简明读本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一是重新设计了简明本的体系结构,主要是取消了原来的第三章“哲学的生活基础”,把第一章“哲学的自我理解”中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改写为现在的第三章“超越常识的哲学”和第四章“反思科学的哲学”,把第四章“哲学的主要问题”改写为现在的第五章“追寻本体的哲学”,并把第六章改为现在的第七章“哲学的历史演进”和第八章“哲学的现代革命”;二是重新确定了简明本的理论内容,主要是大篇幅地删除了过于专门化的或容易引起争议的理论论证,并同时删改了某些带有重复性质的论证和引文,适量地增写了一些概括性的或解释性的或知识性的文字。由于在改写中深化了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因而对这些问题的论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三是力争更为通俗地叙述本书的理论观点和思想内容,并在每章结束时分别地写了一个“小结”和相应的参考题,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每章的基本内容和更为深入地思考相关的哲学问题。
当代中国学人,多喜爱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在这部书的“自序”中,冯先生对“简史”作过这样的解释和评论:“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惟其如是,读其书者,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详也”。冯先生这里所倡言的“择焉虽精而语焉犹详”,不仅是每个读过《简史》的人的共同感受,也应该是各种“简史”或“简论”的努力方向。如有机会重新修订这部《简明哲学通论》,再以此为方向作出更大的努力吧!
最后,我向出版《哲学通论》的辽宁人民出版社和出版《简明哲学通论》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向精心编辑这两部书稿的刘杨同志和马俊华同志,表示诚挚的感谢!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