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成果 > 中心论文 > 正文
一部探索“颠倒”问题的学术专著
  • 作者: 孙正聿
  • 发表期刊: 2009-08-12
  • 转载刊物:
  • 成果级别: A
  • 作者:孙正聿

    序 言 一部探索“颠倒”问题的学术专著

    王福生博士的《求解“颠倒”之谜——马克思与黑格尔理论传承关系研究》一书,可以称作一部名副其实的学术专著。作出这个判断,主要有三点理由。

    首先,这部著作提出并回答了一个“有意义”的“真问题”——究竟如何理解马克思“颠倒”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问题。

    用“颠倒”一词来诠释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这是长期以来的通行的解释原则;重新阐释“颠倒”一词并进而重新诠释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明确地以“颠倒”问题为主题,并以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研究马克思哲学著作为基础而形成学术专著的,却是屈指可数的。本书的突出特点,首先在于它不是关于“颠倒”问题的泛泛之论,而是有针对性地考察和论述了种种“颠倒”说的理论内涵,从而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这个问题的“真实性”和“重大性”。

    这本书的切入点是双重的:一方面,是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关系的重要性,即“与黑格尔对话,就是与整个传统哲学对话,与黑格尔抗争,就是与整个传统哲学抗争”,而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对话和斗争的主题就是所谓“颠倒”问题;另一方面,包括梅林和普列汉诺夫等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却“几乎完全一致”地把这种“颠倒”解释为“马克思已经把辩证法放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面了。”这个双重性的切入点为我们凸显了本书的主旨:只有重新求解“颠倒”之谜,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哲学。

    在本书的长篇导论中,作者围绕对“颠倒”问题的理解,详细地考察了梅林、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对此问题的论述,作出了相当深入的分析,并进而得出了两点结论:“第一,马克思主义以之为基础的唯物主义并不直接就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后者并不能成功对抗黑格尔;第二,黑格尔的辩证法不是纯粹形式的东西,因而不能直接补充、安置和添加在唯物主义(或者实践或者人)的基础之上。”由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回到列宁,特别是回到列宁对待这一问题的方法上去!而这也就是说,回到马克思和黑格尔的文本中去!”正是通过深入研究列宁的相关著述,作者找到了研究“颠倒”问题的富有启发性和建设性的新的立足点——重新考察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理论传承关系。

    其次,作者对这个“有意义”的“真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并实现了“基本理念概念化”。

    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是系统地论证“颠倒”问题的四个侧面,即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思辨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宗教批判,并具体地展现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四个方面的“颠倒”:一是从国家与家庭和市民社会的关系论证马克思的“颠倒”,二是从人与精神的关系论证马克思的“颠倒”,三是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论证马克思的“颠倒”,四是从宗教批判的视角论证马克思的“颠倒”。作者对这“四个侧面”的选择,是以深入研究为基础而审慎作出的;作者对这“四个侧面”的论证,是以“基本理念概念化”而构成的。该书正是通过这种“选择”和“论证”而显示其为一部真正的学术专著。

    最后,作者以“质疑与反驳”的方式“与海德格尔、阿尔都塞一起思考”所谓的“颠倒”是不是“粗暴的”和是不是一种“比喻”,从而以强烈的时代感深化了对马克思与黑格尔理论传承关系的论证。认真地阅读作为全书结语的“质疑与反驳”,不仅能够进一步理解作者对“颠倒”问题的理解,而且能够在这一问题域中深化对海德格尔和阿尔都塞的重要思想的理解。

    作者在本书中所提出和论证的问题,也是我长期以来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阅读此书,对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相信,认真读完此书的读者,都会对本书的论题——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理论传承关系——有不同程度的新的理解。这大概就是对作者的辛勤劳动的最好的奖赏。

    孙正聿

    2009年8月8日

      • 版权申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可以转载,或者已经得到本站授权外,请勿转载!

      •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文章、图片及非本站版权所有的影视资料,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